首页 >> 正文

从水电到光伏:汉能书写中国清洁能源发展传奇
2018-12-05 作者: 记者 李新民/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改革开放40年,梳理中国能源领域的民营企业,没有人能忽视一个人——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从水电到光伏,这位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发展的民营企业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应该算是一名努力推动中国清洁能源事业发展的践行者。”

  据了解,经过二十多年努力,“践行者”李河君已将汉能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营水电公司和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光伏企业。

  “借米生炊”进军能源行业

  1989年,李河君白手起家,用从大学老师那借来的5万元人民币,自主创业,从儿童玩具、矿泉水、到铁路运输、开采业和房地产,“无所不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李河君开始进军新能源行业。

  上世纪90年代正逢中国小型水电站大发展的时代。不到10年间,数万座的小水电站在中国各地的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水电,而李河君也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才让自己的事业实现提档升级。

  2002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批准金安桥水电站为开发项目,华睿集团(汉能前身)与云南省签订《云南省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投资开金安桥水电站发协议书》,历时10年,李河君耗资超过两百亿元人民币,带领近万人的施工管理团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中国云南金沙江,一锹土一锹土地建成了一个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该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其装机规模比中国葛洲坝水电站大10%,比当年象征美国实力的美国胡佛大坝大30%。

  到2010年,李河君把几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金安桥水电站上,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2011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这意味着汉能未来将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

  汉能提供的数据显示,金安桥水电站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1000万元,如果按现在很多水电站2万元/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算,金安桥水电站价值600亿元。

  通过技术并购和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升级

  在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完成并投入运营后,李河君开始思考汉能发展的下一个方向。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新能源在整个能源行业所占比重日益提升,各国开始在这方面加大资金、人力和技术的投入,希望在未来能源行业中赢得发展先机。

  2010年,汉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历时六年,通过四次海外技术并购整合,投资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进军当时普遍不被业内看好的薄膜太阳能行业,汉能也因此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先行者。

  汉能正是在合作中创新才实现了向“高科技 + 能源”公司的转型升级。得益于全球技术整合,在短短数年间,汉能通过跨国并购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建立起一个新的薄膜太阳能产业,汉能也由此成为在规模上和技术上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通过全球技术并购后的整合、协同,突破了技术壁垒,在开放中创新、合作中发展,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为其所用,为其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大成企业研究院研报分析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战略可以拓宽视野和创新做法,即由从过去注重整合国内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到现在注重整合国际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由过去的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先进管理经验到现在主动走出去并购国际先进技术企业集成再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而汉能就是这样的企业。

  逆境中崛起成就汉能传奇

  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对此,李河君曾有着深切的体验。2015年5月20日,香港股市暴跌,汉能当日在短短 20分钟里股价下跌47%。股灾之后,部分银行、合作伙伴停止与汉能合作,汉能在资金上面临巨大的压力。

  但是,香港股市停牌并没有让汉能倒下。正如李河君所说,“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汉能重新梳理商业交易和以市场导向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对于李河君来说,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坚强的意志,所谓“能受天磨真铁汉”。

  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和底线,也是李河君成功的秘诀之一。李河君举例说,当年在金安桥水电站大坝建设中,一些官员、亲友等,都想参与到工程项目中,他深知项目负责重大,就此拒绝了许多人的说情,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同时,在与地方政府打交道时,又要牢牢守住底线,一门心思干事业,做出业绩,项目得到成功,地方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根植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是李河君对企业的担当,也是对社会的奉献,让汉能享受到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红利。李河君所领导的汉能正在不断践行中国民营企业的“光伏梦”。正如李河君所说,抓住这个机遇,中国将有机会实现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高铁内需”效应显现 提速面临三重掣肘

“高铁内需”效应显现 提速面临三重掣肘

业内人士建议,“高铁内需”这一新兴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如能去除束缚,让高铁“经济引擎”提速,这一潜在市场将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冒进 监管叫停

一家老国企的大国桥梁梦

一家老国企的大国桥梁梦

从横跨张家界大峡谷的玻璃桥,到挺进深海的世界最长连岛高速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中建六局续写着中国桥梁建造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个混改样本的15年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