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实施民企强身新战略 实现国民共进新平衡
2018-11-14 作者: 李锦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民营企业强身健体的“六中”战略:

  一是加大力度开拓中国与美国中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

  二是要面向我国中西部、面向中小城市思考转型发展方向;

  三是面向中等收入群体,增强新型供给;

  四是面向中游产业主动对接,加强和国有企业合作;

  五是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六是加速迈向混合所有的中间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民营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两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当前需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国民共进。

  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主因分析

  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困难增大。总书记引用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的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指出了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打破了民营企业出口平衡。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受到拖累。

  国家高质量发展环境变化,打破了民营企业调整缓慢的平衡,形成长期压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一般会上升,优势企业胜出,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竞争结果,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

  政策落实不到位,抑制民营企业需求的平衡,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不好、效果不彰;二是有些政策偏差;三是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四是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作用。

  民营企业自身经营比较粗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适应,不平衡,造成局面被动。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舆论环境上对民营企业不利,造成国企民企地位不平衡,民营企业产生“离场”的恐慌。前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杂音。比如,有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有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有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这是对那些否定、弱化民营经济舆论的反击,也是对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和行为的批判。

  优化发展环境 减轻六大包袱

  围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方面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务实具体、深入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困难之一是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2008年以后,民营企业快速扩张,扩张以后很多企业效益不好,但困难暂时没有显现。到了2012年以后,快速扩张导致的不良后果逐渐暴露出来。部分民营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转型,渡过了难关,但仍有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实现转型发展,导致困难越拖越大。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完善政策执行方式,让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落实政策过程中,问题不少,包括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要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水平,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执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包括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

  实施好强身健体的“六中”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也要进一步练好企业内功。现就民营企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强身健体,从六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力度开拓中国与美国中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打破了民营企业出口平衡,导致形势恶化,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为此,出口企业要着手开辟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加大力度开拓中国与美国中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二是要面向我国中西部,面向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思考转型发展的方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发展潜力大,消费需求旺盛,要看到地区经济转型、消费升级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是面向中等收入群体,中小型民营企业要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入手,增强新型供给。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3亿人。借助当前转型形势,为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包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扩大内需,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是面向中游产业,民营企业应该主动对接,加强和国有企业的合作。目前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重工业、资源型工业或者装备制造业,民营企业一般处于下游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随着国企主业调整,产业部分外溢,这是民营企业的机会。近年来,国有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民营企业成功拓展国际市场。

  五是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这才是根本的、长久的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量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小企业从自身来讲,要加快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要主动去“+”互联网,这将推动民营企业在互联化方面从量变走向质变。

  六是加速迈向混合所有的中间状态,与国有企业实现深度融合。伴随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的落地,先后确立了三批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合了两种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因而具备更强的活力和竞争力。未来一个时期,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融合将继续深化。

  努力实现“国”“民”共进新平衡

  要摒弃“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的论争,重新确立“国”“民”共进新理念,努力实现“国”“民”共进新平衡。

  政策平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只有在明确地位、主辅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主要进入的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资源等领域,如军工、电网、石油、水电、铁路、公路以及其他一些资源型行业。对于竞争性领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公平竞争来确定边界。政府要做好裁判员,公平执法、信息透明、公众监督,以保证公平和充分的竞争。

  动态比例平衡。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性营利性双重特征,非国有企业属于营利性企业,它们之间却必须有一个量上的动态平衡。否则,两类企业的优势互补就会变成“劣势共振”,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就不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

  混合经济平衡。通过混合经济的建立,将社会上不同性质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既解决了当前资金紧张矛盾,又迅速扩大了社会生产规模。

  产业链条平衡。从具体企业来看,一个企业只能处于产业链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不可能囊括全部的产业链条,因此,必须要有其他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生产配套服务。例如,中国移动经营的是基础电信业务。它的网络建设上游供应商,有相当数量都是民营企业。

  经济布局平衡。综合考虑不同行业国企与民企的竞争优势,而非笼统地强调“国退民进”或是“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具有相对优势的主要是上游的能源、矿产以及交运等;而民营企业的相对优势主要涵盖如IT、设备制造等中下游制造业及部分公共服务业。

  行业维度平衡。需要国退民进的行业主要包括:水、气等公共事业、金融服务业、设备制造、化工等大部分中游行业以及商贸零售等领域。投资上可以选择受益于打破垄断的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受益于产权改制(国有股权稀释)经营效率提升的国有企业。

  发展周期平衡。经济发展总是呈现一定规律,具有周期性特征,企业发展趋势的进退涨落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国企进也好,退也好,无论总量还是结构都是历史的、变化的。前几年局部领域的国进民退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要求。下一步,民间与社会资本的大跨步前进,“国民共进”,抱团出海,也是必然趋势。

  (作者系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逾3000亿专项基金加速进场 民企融资迎春

逾3000亿专项基金加速进场 民企融资迎春

从金融机构到各地政府,当前逾3000亿元的纾困基金正在加速进场。专家表示,这些资金的运作使用应坚持市场化原则,更重要的是,建立民营企业融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租金贷”风险多地爆发 租客“被贷款”苦于维权

黑龙江“老字号”国企焕发新生机

黑龙江“老字号”国企焕发新生机

深化内部改革,向僵化的体制机制开刀。

·云南白药回应整体上市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