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甘肃:道地药材飘香助脱贫
2018-11-08 作者: 屠国玺 成欣 李笑 来源: 新华网

  甘肃省平凉市,初冬寒意袭人。在平凉市华亭县,每天都有药农拉着卡车称重、分拣、装车,一片火热的中药材丰收场景。

  大清早,57岁的赵永明来到自家地里,开始采收今年的最后一批独活。“今年独活长势喜人,至少能卖一万六千元。”看着采挖的一车车独活,赵永明笑得合不拢嘴。让他更开心的是,今年的独活价格好,村里能有更多贫困户借此致富。

  赵永明是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马峡镇大岭村的村支书。当地高寒阴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我们生产的大黄、独活可好了,色泽好、气味浓、药力佳,县内独活产量占到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华亭县只是甘肃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培育特色农业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今年甘肃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60多万亩,面积和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列。目前甘肃省75个贫困县中,有43个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主产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

  尽管坐拥丰富的药材资源,但中药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为破解这一难题,甘肃多地成立中药材联合社,抱团脱贫致富。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马峡镇党委书记杨军说,镇上的中药材联合社辖18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人。联合社牵头与外地客商对接,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中药材交易,甘肃多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采取“联合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华亭县的多个联合社结合本地药材龙头企业,成立华亭县中药材交易市场,本土出产的中药材卖到了四川、陕西、河南、广西等地,解决了过去药农“顾得上种、顾不上卖”的销路难题。

  “中药材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在提质增效上,要在质量可靠、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杨军说,今年全镇规范化种植率达到89%。

  为提高药农科学化种植水平,华亭县政府给精准脱贫户每亩地补助200元,免费发放5袋有机肥,每年都请专家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这里的药农都是地地道道的“土专家”。

  如今,华亭所产中药材越发得到人们认可。“今年兰洽会后,县上与四川、陕西的药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华亭生产的中药材会送到这些制剂公司精深加工,卖到美国和欧洲国家。”杨军说。

  据了解,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许多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大岭村,中药材收入占到村民收入的75%以上,除2户无能力脱贫的困难户外,全村预计今年整村脱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长三角竞跑“智能制造”提质增效

长三角竞跑“智能制造”提质增效

记者近日走访长三角部分制造业企业发现,很多企业开展了“智能制造”,推动效率品质提升,带动平均收入水平增加,促进用工结构改变,不断增强整体竞争力。

·企业“砸钱”长租公寓 不计成本抢先机

天津钢管:老国企锻造“大无缝”

天津钢管:老国企锻造“大无缝”

1988年12月18日,伴着海涛的共鸣,一片沉寂的盐碱地被铿锵的桩机声唤醒,“大无缝”——这个天津人为之骄傲的“一号工程”,在这里孕育萌生,打下了第一根桩。

·河南“僵尸企业”处置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