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报告:推进医疗服务均等化 缩小城乡健康差异
2018-09-05 作者: 金辉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医疗服务研究报告》(简称“报告”)认为,随着城镇化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矛盾和挑战也呈现新的特征。报告建议,应加强对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大健康干预,推进服务均等化,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保障体制。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民覆盖,医保整合与接续初见成效,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差距缩小。同时,城镇化进程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新挑战:

  第一,城镇化进程伴随的环境污染、人口密度、工作类型、生活习惯等健康影响因素恶化,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绝对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且农村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医疗服务需求增强,呈现多样化趋势。居民平均就诊次数从2010年的4.4次提高到2016年的5.7次,居民住院率从10.59%提高到16.46%,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居高不下,加重了医生负担,也容易引起医患矛盾。

  第三,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均衡、质量仍待提高。具体表现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可及性较低。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城乡差距有扩大态势。

  第四,医保支付压力增大,医疗保障接续存在多种壁垒。城镇化进程中新的健康问题与消费习惯变化带来社保支付压力增大。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其产生的直接经济负担占GDP的9.73%。财政体制、管理体制以及法规层面的不完善,导致医疗保障接续存在诸多壁垒。城乡分割、部门分割态势明显,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立法进程明显滞后于现实需求。

  报告指出应从三个领域推进医疗服务均等化,增进健康福祉,助力协调发展:

  第一,以大健康为导向,以农村人口、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健康干预,为健康行为改善奠定基础。主要通过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做好全民健康促进工作。借鉴先进模式,降低农村慢性病发病、患病率。

  第二,完善医疗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居民获得感。着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结合留守人口的结构和医疗服务需求特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资源配置,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形成多元供给的市场格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医疗服务供给。

  第三,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保障体制。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立法保障,建立健全健康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拓宽筹资来源,建立与城镇化相适应的公共筹资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医保管理体制,完善多层次保障体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船舶工业全面开放 “鲶鱼”或促高质量发展

船舶工业全面开放 “鲶鱼”或促高质量发展

全面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船舶工业进一步获得海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将加速我国造船行业的优胜劣汰。

·中小房企资金承压藏隐性风险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今年央企领导层的调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进行了176位领导人员职位调整。

·国有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