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青岛华大:揭开海洋生物的神秘面纱
2018-05-28 作者: 董学清 李舜 李哲 陈磊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在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华大)的实验室里,17台测序仪日夜运转。过去一年间,青岛华大已完成34种海洋生物的基因测序。眼下,除了38种海洋生物正在测序外,已有213种海洋生物列入测序计划。马氏珠母贝、凡纳滨对虾、斑石鲷、中华白海豚、肺鱼、云纹石斑、双斑东方鲀……一个个人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海洋生物,正在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将保护本国的基因资源列入战略计划,并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基因资源保藏体系。美国、欧盟和日本先后建立了国家级的基因数据库(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EMBL和日本DNA 数据库DDBJ)。如何保护我国海洋生物基因资源不外流,建立我国基因数据安全堡垒,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8月9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的青岛华大项目正式启动。据了解,这座集海洋生物资源收集和海洋生命数字化于一体的基因库,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建的综合性国家海洋基因库,由青岛市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国际合作区管委以及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心介绍说: “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技术平台,青岛华大的定位就是实现对全球重要海洋生物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并在未来海洋渔业种质资源育种、海洋药物研究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据悉,青岛华大计划10年内完成对全球重要海洋物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并全部进行数字化。青岛华大的近期目标是,发展成为以数据为支撑的全球海洋生物资源的超大型、公益性基础研究和技术平台。未来,青岛华大还将建成全球领先的海洋生物组学研究中心,贯穿海洋生物样本与活体资源保存、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

  现在,青岛华大已集聚了被称为“七国院士”的杨焕明教授、丹麦皇家爵士拉斯教授等大批高端人才,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年轻科研团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了生命经济产业高端人才聚集。

  虽然,我国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仅青岛华大落地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已在国际顶尖杂志发表论文20篇。其中,包括世界顶尖学术杂志Nature、Science、Cell及其子刊文章7篇,涉及合成生物学,海洋生物多组学研究,环境微生物等领域多项开拓性、原创性成果。

  经过不懈努力,青岛华大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优势:为了保证海洋生物样本的存储,青岛华大研发了全国首套60㎡超低温自动化冷库,样本储量可达200万份;建立的数据库可为海洋生物大科学、大数据研究提供高效的生物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可满足5PB(数据存储单位, 1PB=1048576GB)的数据存储和7X24X365数据访问能力;1000㎡的立体农业、水产和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已建成;测序平台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年测序通量达280Tb,具备5PB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合成平台的年合成通量达25Mb,尤其是水生生物编辑育种的软、硬件能力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得益于大批高端人才的集聚、科研能力的不断突破和全球领先的技术平台,在一个个基因组数据的汇集、管理、破译中,青岛华大打造的这艘海洋生物“诺亚方舟”正在向未来全速前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信息安全漏洞高发 工业控制系统“裸奔”上网

信息安全漏洞高发 工业控制系统“裸奔”上网

目前该中心监测到我国3000余个暴露在互联网上的工控系统,九成以上含有漏洞,可以轻易被远程控制,约两成的重要工控系统可被远程入侵并完全接管。

·不少股东大会沦为“少数人游戏”

国企抱团“造血式”扶贫

国企抱团“造血式”扶贫

面对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西部地区,也在国有企业的帮扶下,走上摆脱贫困的道路。

·四川国企“走出去”进入加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