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诺亚携手清华大学发布高净值人群财富白皮书
主要来源新兴行业 股权投资成为新宠
2018-03-30 作者: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3月29日,诺亚财富联合清华大学发布《2018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国高净值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财富管理机构挑战和机遇并存。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全球高净值财富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变化是,发展中经济体(典型如中国)中高净值人群与财富的快速增长,以及高净值人群的代际传承。在中国的高净值财富管理市 场上,特征也十分明显:一方面,高净值人群快速增长,来源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最早的一批高净值人群开始面临代际传承的问题。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则是,资产配 置如何在实现财富长期、跨代保值增值与应对金融市场短期波动之间取得平衡。

  诺亚财富集团总裁林国沣表示:“在此背景下,财富管理机构如何建设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满足高净值人群日益提升的综合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多年的研究中 ,我们更感受到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感,以伴随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开始考虑传承为标志,新经济、新富裕人群也在孕育,我们也希望为这个伟大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白皮书》调研显示,财富的产生与经济和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目前主要来自贸易、制造等传统行业,并且年龄越大、传统行业占比越大,这些反映了中国过去较长时期的 经济和产业发展特点。但是,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其中创业、工作。《白皮书》研究结果也正好反映出这一状况 ,结果显示,越年轻的高净值人群,来自新兴行业的越多。过去几年,高净值人群中来自新兴行业的占比持续上升至接近四成,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

  对此,诺亚财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表示:“展望未来,一方面,来自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群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创造财富的速度也相对更快。因此,新兴行业未来将逐渐成为财富 主要来源。”

  除了行业,另一个观察财富创造的视角是职业。整体来看,高净值人群依然以企业家为主,其次是自由职业者。这表明,创业依然是创造大量财富的主要方式。金海年说:“我们发现,传统 行业的高净值人群中超过一半是企业家,新兴行业里各职业的分布比较均衡。这表明,相比传统行业,在新兴行业创富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是创业这种传统方式,从事自由职业、提供专 业服务、成为职业经理人等,也可以有机会创造大量财富。可以说,创业创新的环境对全民财富创造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白皮书》结果显示,新兴行业未来将成为高净值人群财富的主要来源;在新兴行业所造就的高净值人士之中年轻人的比例大大高于中年及以上的人群;新兴行业高净值人群中职业经理人、 专业人士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更高,而企业家的比例更低。

  此次《白皮书》调研中,接近一半的投资者对中国的未来经济走势更加乐观,而对海外走势乐观的比例是32%,因此他们对海外投资更加谨慎,更加理性,而且主要会投资于欧美科技创新领域 的风投和创投基金,也更多考虑组合以分散对冲风险的理性目标。

  金海年表示:“全球经济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中国经济的韧性较强,经济发展的质量比以往更好。因此,相比对海外经济的看法,高净值人群对中国2018年的经济状况更加乐观。除此 之外,他们对中国经济整体的乐观,也体现在对中国各行业的看法上。因为对自身所处行业的变化与前景看得更清晰,超过四成的高净值人群看好自己行业的前景,悲观的占比仅为5%。”

  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已经逐渐从最初的追逐高收益转向控制风险,资产的保值增值比单纯的快速增长更加重要。同时资产规模的增加也大大增加了财富管理的复杂度,更多高 净值人士从自己直接进行投资和财富管理,转向寻求专业的服务机构,来进行系统的、目光长远的资产配置。

  从投资领域来看,高净值人群普遍看好新经济,这体现在90%以上都配置了主要投资新经济的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正在从“另类“资产变为”主流“资产。未配置私募股权基金的高净值人 群比以前明显减少。(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人民币升值 部分出口企业利润承压

人民币升值 部分出口企业利润承压

在2017年出口外贸形势明显回暖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纷纷表示“订单多了,利润薄了”。尤其春节用钱关口,上市公司也不能避免遭受大额汇兑损失。

·春耕遭遇“肥贵” 种粮大户犯愁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