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智慧企业建设的“大渡河样板”
2018-02-01 作者: 记者 王璐/成都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依靠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建设,节约成本费用超过1亿元;通过定量降水预报等先进研究成果的应用,累计增发电量35亿kW·h,产生经济效益7亿元……这是三年多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以下简称“大渡河公司”)智慧企业建设的成绩单。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传统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唯创新,才有出路,“大渡河样板”的成功打造,证明智慧企业建设是一条可行路径。

  构建智慧管理新模式

  厂房里的过道上,黑黄白三色相间的身体平稳地向前行驶,间或停下来,轻缓地转动脑袋四周巡视,圆圆的大眼睛闪烁中,图像、温度、音频、空气元素含量等诸多数据就已获得,并且自动分析风险等级,及时做出故障报警与记录留存……

  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大渡河公司时,看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工作的一幕,目前该创新成果在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已完成试运行,将陆续在瀑布沟、沙坪二级等电站中投入使用。

  据了解,在传统电力生产中,人工巡检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日常工作,而水电站一般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传统人工巡检在及时性、可靠性、针对性、效率性等方面存在弊端,而且还受到安全风险、环境影响、气候干扰等方面制约。以大渡河流域装机最大的瀑布沟水电站为例,每天完成一趟巡回作业,一名巡检人员要走上两到三万步,用时2至4小时不等。

  电力企业面临的痛点并不止于此,机构臃肿、层级冗余、流程复杂……这些大企业病在近几年电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更为凸显。早在2014年,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就提出要建设智慧企业,经过1年时间的研究论证,率先在业内探索“智慧企业”理论和顶层设计,发布了业内首份智慧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如何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像人一样拥有自主思维的“大脑”和应对自如的“手脚”?这家国家能源集团所属最大的水电企业给出的实现路径:自上而下设计决策指挥中心(决策脑)、专业数据中心(专业脑)以及业务单元(业务脑)为主的“三脑合一”的管理模型,最终形成无层级的、以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相关部门不具有管理职能,只承担服务保障功能,而生产、运维、检修、营销、财务、合同管理等业务,实现由专业化的中心制管理运作,以数据作为各中心间运转纽带,推动层级化管理逐渐取消。

  “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关键要弄清楚自己企业是干什么的。”大渡河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涂扬举介绍说,结合体制现状以及企业发展先进程度,该公司在智慧企业建设的初期阶段,采取以层级管理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保留部分部门管理职能,加快推进机关相关职能和基层业务的整合优化,向着智慧企业建设最终阶段平稳过渡。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在智慧企业核心业务改造过程中,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之融入传统业务板块,将原有的20多个基层专业领域划分为智慧工程、智慧电厂、智慧调度、智慧检修四大业务单元。

  在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的大屏上,可以看到各个水电站的现场情况,还有水情、市场、机组工况等一系列的数据及分析。“过去1个电站需要由10到20个人组成的水工维护班组,现在公司已经在每个大坝、周边地质灾害易发生点上安装数据采集系统,基本实现电站风险的实时监控,现在有的电站只需要一两个人值守,曾经还提前4小时预测了滑坡灾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创新驱动增长模式转变

  从探索试点、全面推进到成果落地,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成果已经显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这从一系列数字上可得到印证:运用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节约后续人工监测费约6000万元;在沙坪二级水电站智慧工程项目中,产生直接综合效益45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在电力生产现场,运用巡检预警机器人取代人工作业,每年减少人工成本、管理成本400万元;运用了基于IEC61850全建模的智能水电站技术,每年节约费用400万元。通过定量降水预报、洪水资源化利用、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经济调度控制等先进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累计增发电量35亿kW·h,产生经济效益7亿元,减少电煤消耗11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受到热捧,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碎片、应用单一等问题。在此之下,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站在智慧企业整体的角度,推进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应用。

  大渡河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全系统网络信息资源,计算机资源利用效率从25%提高到65%以上,而相关硬件数量由600台减少为200台,运维人员由50余人减少为10余人,机房占地面积由1500平方米减少为500平方米,节约设备投入、机房建设成本、电费成本以及运维费用超过1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纯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和大渡河公司在中央企业和电力行业率先实施智慧企业建设部署,通过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三元融合,具备了企业各层面的智能化能力。三个方面的创新可以供我国企业借鉴:一是管理技术创新,二是管理组织创新,三是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融合而带来的模式创新。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透露,在此前召开的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成果鉴定会上,经10多位国内著名院士、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权威鉴定,大渡河公司管理创新成果已推荐作为国家级管理创新一等成果向全国发布,这也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国家级最高奖项。

  用机制激发内部创新活力

  “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这是大渡河公司创新活力四射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为了让拥有创新课题的一线青年员工,能有时间创新、有技术支持、有资金保障、成果能够转化,该公司成立了青年创新工作站,主要负责重大技术攻关、科技项目改造、创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实现研究课题“流动进站、滚动研发、联动孵化”的持续运作模式,联合科技产业平台孵化形成科技转化成果。

  在上述工作站,记者注意到在墙上的“创新魔方”中,有着蓝、黄、紫等多种颜色,这代表着不同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其中,智能安全帽和预警机器人研发已经完成,除了在公司自有电厂使用,还进行对外推广,形成了效益预期增长点。

  不过,这种活力的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索期,可以说每一步走过来都要付出更多努力。”涂扬举介绍。随着电力供不应求的行业瓶颈的出现,他所在的管理层意识到企业过去拼资源、拼规模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发展必须要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企业自身的情况而言,大渡河流域上下属于西南山区,地理位置偏远,员工长期远离家人、远离城市,随着经济发展,职工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日益增多,对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企盼越来越高。

  “仅靠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手段难以长期留住人才。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实现更加柔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将职工从艰苦、繁重、重复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唯有的手段就是用科技来代替人的一部分工作。”涂扬举表示。

  据了解,大渡河公司不仅用数据说话,请老师来讲课,还去华为等民营企业借鉴行业经验,分批安排员工,到清华、浙大等多所高校学习取经。经过无数次的探讨,逐步形成智慧企业发展的统一思路,形成了推进智慧企业建设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伪概念催生人工智能行业“泡沫”

伪概念催生人工智能行业“泡沫”

记者走访业内相关企业和专家发现,市场上人工智能概念众多,除了技术突破,还有伪概念下的虚假繁荣,助推了行业“泡沫”的出现。

·“下乡资本”跑马圈地“烂尾”频出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