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须防止内外风险触发明斯基时刻
2017-12-29 作者: 王志伦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介绍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时表示,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时刻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他说,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

  那么,周小川口中的“明斯基时刻”究竟是什么呢?

  明斯基时刻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提出,指经济体中隐藏的风险突然全面暴露,引发资产价格暴跌,导致大范围违约。明斯基认为,经济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和顺周期性,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增加负债规模、加杠杆,此时收入流会覆盖利息支出。但经济繁荣期持续时间越长,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水平越大,直至超过门槛值而崩溃,此时经济从内部爆发金融危机,陷入漫长的去杠杆周期。

  明斯基时刻是明斯基“金融不稳定理论”的重要体现。明斯基认为,市场内在的调节机制不会使经济自动实现出清和供需平衡。由于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和天生的短视行为,金融不稳定无法根除,只要存在经济和商业周期,经济主体对利润的追逐就会驱使他们不断增加负债和杠杆率,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陈卫东说,按照危机内在演化顺序,根据债务—收入关系,可将明斯基时刻分为抵补型、投机型和庞氏型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在抵补阶段,投资者按照自身现金流和预期收入水平合理负债,偿还本金和利息支出毫无压力。在投机阶段,投资者开始主动增加负债,扩大融资规模,短期收入水平和现金流只能负担利息支出,但预计长期收入会覆盖债务本息。这一阶段具有债务滚动的特点,因为预期未来会有足够收入偿还债务,因而具有一定投机性。在庞氏阶段,经济趋于下行,物价水平开始下跌,投资者当期收入和资产价格不足以维持利息偿还,只能依靠变卖资产或不断增加未到期债务来偿还到期债务。

  因此,陈卫东认为,现金流和利息支出是衡量风险程度的两个关键指标。如果抵补型经济形态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将趋于均衡;如果投机型和庞氏型经济形态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将变得越来越脆弱。

  2013年底,部分外媒和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符合明斯基理论中庞氏阶段的特点。2014年3月,摩根士坦利的两位经济学家西里尔·穆莱-贝尔托(Cyril Moullé-Berteaux)和谢尔盖·帕尔梅诺夫(Sergei Parmenov)直接宣告明斯基时刻即将降临中国,将这场讨论推上高潮。

  但中国财政决策“工具箱”里的工具之丰富,回旋余地之大,执行能力之强,是其他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随着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近4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波澜不惊,GDP增速甚至有望重新回到7%,明斯基时刻似乎正远离中国而去。

  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平稳,但来自内外部的各类金融风险仍然存在。从外部看,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投资增长态势好于预期。在此带动下,全球金融市场呈现繁荣景象,MSCI美国、欧洲、亚太指数已分别较年初上涨20%-30%。种种迹象表明,全球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盲目乐观情绪,一旦主要经济体出现政策和市场预期明显背离的状态,就可能触发明斯基时刻,导致市场动荡。从内部看,中国经济在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部分领域的金融风险仍在累积,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僵尸企业、地方债务、违法集资等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不容忽视,防风险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日前周小川“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的严厉措辞与去年初在二十国集团央行行长会议以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有关“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的表态形成了鲜明反差。这巨大转变的背后预示着政策信号的变化,即决策层在不同时点对经济形势判断与防范金融风险定位已经改变,意味着强监管、去杠杆将取代稳增长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而今年从10月M2、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均低于市场预期、十九大之后十年国债收益率大幅走高等情况看,政策收紧的寒意已然出现。

  美国富瑞金融集团也分析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异乎寻常的债务积累对经济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市场在周小川警告之后仍意识不到风险资产面临的早期滑坡势头,就太疏忽大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也呼吁中国遏制危险的债务水平。

  为此,受访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可多措并举,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业需进一步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创新“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第二,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行为往往放大经济冲击的效应,危及金融系统稳定。同时,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各国金融系统关联性大大加强的情况下,系统性风险呈现出“跨行业、跨市场、跨国界”传染的特征。未来,中国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从宏观、逆周期、跨市场角度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调节,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有效抑制资产市场泡沫。

  第三,强化重点领域金融监管。未来监管可更加着重抓住风险多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风险防范、排查和处理,特别是在地方政府、产能过剩、地方平台公司等债务风险方面;积极治理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等金融乱象,推进金融去杠杆,同时加强对非法集资、房地产市场违规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行为的打击;补齐监管短板,将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领域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城市大脑:思考城市文明的第四次浪潮

城市大脑:思考城市文明的第四次浪潮

“城市大脑”的思考和实践,或让更多的城市和区域复制这种新的“基础设施,提升人们对更高级城市社会结构和生活形态的创新和追求。

·四川“沼气革命”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