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做大做强中国资本市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7-12-04 作者: 记者 吴黎华 实习记者 向家莹/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2月2日至12月3日,由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主办的首届“国际资本领袖峰会——对话纳斯达克”在京召开。参与会议的各界专家普遍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行业在新时代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做大做强中国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为经济转型服务。

图片由中国财富网提供

  许善达: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许善达表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转型,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外迁,另一方面在大力淘汰落后、效率低下、污染环境的企业,同时鼓励和引进国内外高端制造业。目前,经济转型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面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变局,中国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他表示,美国目前有两大已经准备尚未出台的政策将推动全球化更大的变局,一是缩表,二是减税。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美国境外资本回流美国。一旦大规模减税法案通过,美国的竞争力会大幅提高。在里根年代,美国就曾有过一次大规模减税,使美国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产生了跳跃式发展。美国公司特点通常只做一件事情,但非常顶尖,而若干顶尖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构成美国科技水平领先和垄断的优势。所以对于赶超国家,某一个行业内的公司差距可能会缩小,但整体要赶超,不是3年5年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判断。

  他认为,美联储的缩表和特朗普的减税,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中国经济转型本来就很困难。如果在国际环境下美联储再缩表,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将更加严峻。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证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正增长,是一个关键。所以我们要对将面对的挑战和困难有充分的估计。

  许善达认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决策层在最近3、4年中已经做了很多重要的前瞻性决策。比如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降低宏观税负、国资划转社保等。现在就是要做好落实,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方向要符合政治局的决议,操作要切实可行。所以,要考虑如何增加中国在全球化变局中的收益,减少中国应对全球变革的成本和代价。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重大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这一点如果能做到,我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许善达表示,今年5月份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来金融行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金融行业利润率非常高,实体行业利润率很低。不同经济行业的利润率有差别是正常,但差别这么大就不正常了。在社会融资成本方面,有些低,但是很多都很高,有些实际的融资成本要比统计数字还要高。甚至很有规模、相当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竟然要去市场上借高利贷。融资成本反映风险,有差别是正常的,但融资成本差别这么大也是不正常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是要把造成这些不正常的因素克服掉。

  夏斌:中国资本市场也需要做大做强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认为,以中国发展的战略来看,不可以长期依赖境外资本市场,中国经济正在提升中,任何短期的政策制度都需要考虑中国的提升和未来发展。他建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之下,境外投资、境外合作投资等用各种方式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也应当鼓励这些境外投资设立的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在中国的沪深交易所上市。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有让中国的投资者享受“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利益,享受世界经济复苏和合作共赢发展的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让境外的人民币资金进入境内人民币市场。在这一背景下,配合有管理的逐步放开境内的人民币到全球市场进行资产配置,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

  夏斌表示,2006年之前,在中国股市行情“不争气”的情况下,大量优质中国企业到境外上市。这些企业在境外上市可融入大量资金,壮大企业实力(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通过国际证券市场的严格监管,有利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直接与间接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截至2004年底深沪两市全部上市公司共1376家,净利润总额1734亿元,而境外上市公司中仅仅前十家公司,净利润总额却高达2354亿元,比深沪全部上市公司利润还多出620亿元,多36%。

  “国人承担了改革的代价,理应享受改革的成果。”夏斌认为,这批在境外上市的大型优质企业其发育和成长,不是境外投资者“捧出来”的,相反是我国26年市场化改革精心培育的成果。大量优质大型企业境外上市影响了境内股市基石的构建。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大量优质大型企业境外上市对我国税收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大量优质大型企业境外上市提高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从国家战略看,正在崛起的中国不可能长期依附于境外资本市场。纵观世界大国兴衰史,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必然伴随当时条件下最优融资方式和市场的崛起。

  他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全球第二,但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并没有能够相应地做强。一批好的企业仍然纷纷想到海外上市,截至2017年11月,在世界上其他市场(不含港股)上市的中资概念股有334家,境外上市比例高达9.7%。我们的金融监管仍然有待改进,投资者信心不足。中国股票市场仍然处在国际化过程中。

  夏斌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想要做强,需要从多方面发力。首先,股票市场是中国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就宏观制度看,要配合中国经济做大做强,加快中国股市国际化建设,关键是要资本账户的基本放开,这又涉及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做大做强中国股票市场,说到底是做大做强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是中国股市的基本面。其次,在中国市场体系边建设边调整的渐进式推进中,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让市场运行本身做到透明公正,确立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预期,也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

  就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这一微观经济主体而言,在中国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换时期,要加强加快自身转型建设,这也是做强中国股票市场的重要方面。他表示,脱实入虚也大量地存在于上市公司中。从1992年-2016年以来的25年上市公司各个行业的税后净利润规模排名来看,1992年排名第二的制造业,已经降到了2016年的第11位,1992年排名第11位的金融业,到2016年则上升到了第一名,成为最赚钱的行业,排名第二的则是房地产行业。就上市公司而言,加快创新步伐,加大对新兴制造业、大消费、大医疗、互联网的投入,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也是当前做强中国股市的重要方面。

  他还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倡议,同时也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融资急速上升,在境外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一大批生产能力实体和基础设施建设。他建议,这些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应当以人民币计价,在中国沪深交易所上市。这样可以增加当前股市的新鲜血液,让中国的投资者享受“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利益,享受世界经济复苏和合作共赢发展的好处。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反映“一带一路”的活跃指数。这也同时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可以自由进出,带动境外人民币资金进入中国股市这一投资市场。

  沈志群:中国创投行业进入2.0时代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会长沈志群表示,近年来中国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发展速度迅猛,股权和创业投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企业的品牌化、投资的专业化、主体的多元化、机构的国际化等将是今后5-10年中国创投行业的发展趋势。

  沈志群指出,相比美国创投业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只用了10余年时间,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已经成为世界股权和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创投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投扶持政策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创投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按创投企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给予70%的所得税折扣;以及对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人按投资早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投资额的70%给予所得税抵扣。二是积极发展创投引导基金。自《创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全国各地纷纷设立创投引导基金,目前引导基金数量超千支,规模超万亿元。国家层面也形成三大引导基金平台:发改委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工信部60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三是不断拓展基金募资渠道。先后放开证券公司、保险资金、银行资金进入创投领域;鼓励创投机构发行债券融资。四是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先后推出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发展地方股权交易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形成,为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提供良好退出渠道。

  展望未来创投行业的发展,沈志群认为,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以“创投国十条”的发布为标志,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2.0时代。从政策层面看,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将更加规范,对创业投资差异化管理将落到实处,对创投的全面扶持政策和对私募基金的从严监管将是未来政策的主方向。从行业组织层面看,随着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中国创业投资协会)的成立,和全国行业协会网络的形成,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自律机制将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在促进行业发展和规范自律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沈志群看来,今后5-10年中国创投业发展的趋势将会呈现以下7个特征,包括企业的品牌化、投资的专业化、主体的多元化、机构的国际化、团队的精英化、运行的信用化以及管理和服务的法制化。

  李峰:构建海内外并购投资生态圈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李峰表示,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重组并购是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运行效率、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中资企业跨境并购正面临新的趋势和新的机遇。

  201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调查显示,世界排名前十的银行,其中六家是通过跨境并购实现规模扩张的。李峰介绍,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并购交易数量572笔、涉及交易金额977亿美元,并购交易数量、金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交易总额创历史新高,达352亿美元,占前三季度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33%,已超过2016年全年305亿美元的交易总金额,“当前,由中国参与、中国推动的‘朋友圈’‘生态圈’正在形成。”

  李峰表示,当前中国跨境并购市场的整体趋势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当前跨境并购已向政策导向支持的领域集中。二是走出去机会多。具体而言,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创新突破型转变,走出去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部分境外优质企业转让出售意愿强烈。三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消费升级、产能升级三大动力的支撑下,未来几年中国跨境并购市场将实现平稳增长。

  据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持续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运用金融杠杆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并购总额已超过2014年全年交易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李峰表示,当前工行已经实现业务领域覆盖传统行业及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领域,足迹遍布全球,涉及大部分热门行业。“工行的国际化发展历程中,在全球开展了16笔跨境并购交易,同时,由工行牵头实施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业务超过100笔。”李峰说。

  李峰透露,为满足客户的并购交易需求,工商银行近年来逐步完成由买方顾问向卖方顾问转型,由单一企业项目合作向生态圈整理搭建转型,由并购债权融资向“股权+债权”综合化融资转型,由表内融资向“表内融资+表外融资”转型。工商银行将搭建中资企业跨境并购生态圈,增强同业合作,扩宽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和机制,实现境内外联动互通、合作共赢。

  对于未来构建海内外并购投资生态圈的设想,李峰表示,一是充分发挥跨境并购投融资中枢的作用,带头引导中资机构形成合力,二是积极从并购投融资向两端服务延伸,构建全产品金融服务生态圈,三是境内整合客户需求、境外整合标的供给,搭建境内外需求供给的生态链,四是系统性布局海内外同业与产业生态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不良资产市场爆发或暗藏风险

不良资产市场爆发或暗藏风险

市场竞争的加剧助推不良资产包价格居高不下,行业存在泡沫已成业内共识,市场参与者需警惕其中暗藏的风险。

·“海淘热”持续倒逼中国“品质革命”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