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与中东欧深化经贸务实合作
2017-11-29 作者: 记者 闫磊/综合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1月27日上午在布达佩斯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东欧16国领导人参加。此次领导人会晤的主题是“深化经贸金融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欧盟、奥地利、瑞士、希腊、白俄罗斯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观察员与会。

  李克强围绕“深化经贸金融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的会晤主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做大经贸规模。大力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方愿从中东欧国家进口更多优质农产品,满足中国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也促进双方贸易平衡发展。

  第二,做好互联互通。加快实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联通。推出更多通关便利化措施。开通更多中欧班列、直航航线,在中东欧地区建立物流中心。

  第三,做强创新合作。中方建议以产能、能源、物流、农业为重点,按照商业原则,探讨16+1产业园区合作模式。中方倡议实施“16+1科技伙伴计划”,欢迎中东欧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

  第四,做实金融支撑。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今天正式成立;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已完成设立,将主要投向中东欧。

  第五,做深人文交流。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简化签证、人员通关手续。探讨开展青年、中医药、体育、妇女儿童保护等领域合作。继续扩大教育、媒体交流。建议将2018年确定为16+1地方合作年。

  此次会议成果丰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互联互通、创新、金融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拉紧了互利纽带。

  为推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下的多边金融合作,在27日的会晤活动中,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中东欧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中东欧银联体正式成立。

  据悉,目前中国-中东欧银联体共有14家成员行,均为各国政府控股的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匈牙利开发银行、捷克出口银行、斯洛伐克进出口银行、克罗地亚复兴开发银行、保加利亚发展银行、罗马尼亚进出口银行、塞尔维亚邮储银行、斯洛文尼亚出口发展银行、波黑塞族共和国投资开发银行、马其顿发展促进银行、黑山投资发展基金、拉脱维亚ALTUM金融公司和立陶宛公共投资发展署。

  各成员行按照“自主经营、独立决策、风险自担”的原则,开展项目融资、同业授信、规划咨询、培训交流、高层对话、政策沟通、信息共享等领域合作,并配合开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项下其他相关工作。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在五年内向银联体成员行提供总额度为20亿等值欧元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用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其他银联体成员行和未来观察员行开展同业合作,共同支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企业参与的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电力、电信、园区、农业、中小企业、高新科技等领域项目投资建设。

  中国-中东欧银联体下设理事会、高官会和秘书处,各成员行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共同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重点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以优质金融服务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国人民福祉。

  此次会晤恰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五周年,虽然近几年全球贸易低迷,但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进出口贸易仍逆势上扬,双方贸易额已从2012年的521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587亿美元,增长13%。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看,从基础设施到高端装备、从金融合作到相互投资,双方合作不断提速,年年都有新成果。

  中东欧地区被认为是欧洲经济的潜在增长点。谈及未来发展,多名受访者认为,在欧洲面临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等发展掣肘的时期,“16+1合作”机制为中东欧地区发展注入了动力,也推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

  塞尔维亚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内文·茨韦蒂查宁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东欧地区是欧洲与中国之间的一个连接点,中国-中东欧经济合作在逐步加强,这也加强了中东欧地区的地位。

  波兰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问题分析员马尔钦·普什霍德尼亚克认为,在与中国发展关系时,中东欧16国有不同的兴趣点和竞争优势。与这些国家加强合作,需要考虑它们的不同特点。

  茨韦蒂查宁说,目前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他希望未来双方加强社会层面的合作,尤其是教育和科技领域提升全面合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我国外贸热力迎击“逆全球化”冷流

我国外贸热力迎击“逆全球化”冷流

在全球贸易战暗流涌动的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风生水起、亮点突出。

·盲目扩张致资金链断裂 培训机构频现跑路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近年来,这类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