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提升整体创新水平
2017-11-09 作者: 陈剑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家谈

  ●培育新增长点,特别是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以适应中国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型。应当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科技对国民经济发展各重要领域的全方位战略支撑,进而提升整个经济增长质量。

  ●当前重点改革任务,是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特别是各种性质的财产给予明确的保护十分重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等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具体改革举措。

  ●既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和壮大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这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经济体系,并充分体现其时代性。笔者以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体应当包括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内容,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讨。

  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

  (一)健全的法制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意味着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服务调整经济关系、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使市场经济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换言之,要用法律来规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的行为,保障市场经济高效运行、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意味着要建立一整套法律体系。这也要求各级司法机关通过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发挥好以律师、公证、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等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业,可以防范法律风险,优化法律环境,解决法律纠纷,用法律武器化解市场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扎实的市场经济基础

  扎实的市场经济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和制度安排。这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内容,经济的自由度,产权保护和全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和认同。

  经济的自由度,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例如劳动力的所有者,知识产权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等等,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产权保护,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个基本含义是对一切合法财产给予明确保护。这既包括国有财产,也应当包括私人财产。在当下中国,私人财产保护尤其关键。

  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断提升,产权保护不仅包括物质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愈益重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程度。

  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和认同,任何经济增长都来自企业家创业和创新、来自企业家坚持和不懈的动力,来自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因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就是解放和释放企业家精神。因而在全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认同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家的创业自由,创新有持续动力。

  (三)有为政府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但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说明,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中国各级政府在宏观调控、区域规划、投资主导以及区域经济竞争(省际、地市之间以及县市之间的竞争)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但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边界应当是清晰的。政府主要职责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在推进经济增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政府主要职责是提供法治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无论是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都应当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的投资,也应当主要限定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重大战略新兴产业。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仍然应当逐渐淡出。

  现代经济是产业机构和质量不断优化、提升

  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当充分体现现代经济特征。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高效益的经济增长

  经济保持中速增长(5%左右)或适度增长。增长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体现在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上。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提升整个社会效率。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在产业结构上,特别是三次产业结构上,应当符合三次产业运行规律。也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愈益增大,至少超过65以上;在三次产业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应当超过70%以上;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科技、文化创意、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地位愈益重要。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也体现在第一、二产业上。第一产业,在农业科技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比重中不升反降,大体只占1%左右;第二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成为第二产业的主要特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

  现代化经济体系,企业生产所提供的产品,不仅应当是消费者信得过的合格产品,也应当是产品质量持续上升,科技含量持续增加。也就是说,产品和服务需要体现低碳、高科技、绿色、生态等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

  (四)全球性特征显著

  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深度卷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因而企业组织,产品与服务也一定具有全球性、跨国际的特征。特别是对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很难说哪一件产品是哪一国生产。因而,在全球化浪潮下,一定时期的产品与服务,其全球性和跨国际的内容在提升。

  (五)诚信是社会的普遍遵循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体现法治经济的外在形式是契约的履行,诚信是社会普遍的遵循。如果欺诈盛行,整个社会诚信较低,整个社会交易成本高,社会的活力,包括资本在内的生产诸多要素流动性就会下降,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较低。

  (六)地区之间平衡发展

  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动更为有效,跨地区的转移和互助机制逐步成型,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平衡发展,省与省之间的落差,即较为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人均GDP指标不应当高于3倍。也就是说,共享发展也必然带来区域之间的相对平衡发展。

  (七)竞争力水平

  现代化经济体系,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经济在全球舞台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在一些领域扮演全球引领者的角色。没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体系是难以想象的。而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经济,实际是法治经济、扎实的市场经济基础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综合体现。也是生产多要素活力得到释放的一个集合。

  积极应对加快建设现代经济步伐

  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不断成熟,本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能够积极主动应对,将会进一步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措施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整个经济增长质量

  培育新增长点,特别是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以适应中国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型。应当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科技对国民经济发展各重要领域的全方位战略支撑,进而提升整个经济增长质量。

  (二)进一步夯实市场经济基础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当前重点改革任务是,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特别是各种性质的财产给予明确的保护十分重要。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也同样神圣不可侵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等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具体改革举措。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创新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

  (三)进一步推进开放步伐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味着中国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将对全球市场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和持久的影响。因而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十分重要。因而,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四)进一步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

  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其核心要义。创新也应当渗透在其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将已经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其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和核心途径。通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以及培养各种类型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改革突破方向和具体政策着力点,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创新型国家的推进。

  (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结构,仍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的阶段。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企业仍占较大比重,因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中国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水平,十分重要。

  (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打造中国制造2025,任务艰巨。应当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谋篇布局,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攻关克难,既通过重塑和发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依靠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来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和壮大新动能。

  (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生产各要素自由流动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东部地区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使我国产业发展展现全面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进而缩小落后地区发展差距,提升中国整体发展水平。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实体经济有望迎一揽子政策利好

实体经济有望迎一揽子政策利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六项部署中,实体经济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的着力点。

·大数据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比较优势”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居高难下,保健、理财、婚恋等处处有“坑”。

·出境游保证金藏“跑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