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观鸟经济”富山乡
2017-10-30 作者: 记者 农冠斌 南宁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0多年前,这里常常只闻鸟声,不见鸟影。“听到脚步声,鸟就飞了。”

  如今,这里鸟儿活跃于房前屋后,还常窜入村民家中与人争食。

  这里是广西龙州县逐卜乡弄岗村陇亨屯,坐落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旁。昔日偷柴、打鸟屡禁不绝的穷山区,如今人们护鸟爱鸟,百姓生活富裕。

  在弄岗保护区护林员农伟宏20年的护林生涯里,近几年是他最不用操心的日子。“现在村民在自家甘蔗地里发现鸟窝,都不会采收那小块甘蔗,在山里看到被风吹倒的树,都会扶起来。”

  村民能够有如此强的生态保护意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农伟宏记得,他刚做护林员没多久,看到一位村民掏了一窝鸟蛋,上前理论,刚一开口便被打断,“吃不起肉还不给我拿几个鸟蛋?”农伟宏急了,“每个人都跟你这样,把生态破坏了咋办!”村民不服,“靠山吃山,从来都是这样。我拿几个鸟蛋,鸟就灭绝了?”

  “我就不知道怎么反驳他,我也是村里人,明白让村民饿着肚子守护绿水青山,难!”农伟宏说。

  2004年,一次学者的野外考察成了村里生态保护状况的转折点。那年,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教授周放经常来到弄岗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一边跟村民们宣传保护生态的知识。

  周放跟村民开玩笑,“你们掏鸟蛋能换几个钱,发现了鸟窝保护起来,到时候带我过来看,给你们的带路费可以买几十斤酒了。这里生态好,鸟类多,以后可能还有其他城里人来旅游。”他可没想到,这句话开启了这个小山村发展“观鸟经济”的大门。

  陇亨屯屯长农海忠说,正是这次带路经历,让他们意识到,依靠生态或许能够吃上“旅游饭”。

  从那之后,给周放团队当“鸟导游”的几位村民,包括农海忠在内,便在村子里当起了“生态保护宣传员”。“我们得看长远点,国家级的生态保护区,我们守好了,或许有机会挣钱,挣不到钱,也不吃亏。”农海忠说。

  得益于周放团队的研究考察成果,鸟类品种繁多的弄岗自然保护区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特别是2008年在保护区发现弄岗穂鹛后,一下子吸引了全国各地“鸟友”的目光。

  弄岗穗鹛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国内记录到的鸟类新种,一经描述发表后便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的近危物种。

  “带着‘长枪短炮’的人来到我们村拍鸟的人渐渐多起来。”农海忠说,村民当“鸟导”带路,一次可收取100元带路费。

  后来,为了方便游客拍鸟,村民开始寻找鸟窝,培育“鸟点”。村民在山里寻找鸟类聚集较多的地方,把面包虫放到固定的地点,鸟儿会渐渐习惯来觅食,从而形成“鸟点”。

  村民们在“鸟点”、鸟窝附近布置好伪装棚。摄友去伪装棚里拍鸟,一个机位交30元或50元。如果是名贵罕见的鸟类,价码会涨到100元。

  农伟宏是村里第一位拥有“鸟点”的人,去年仅靠他家后院的一个“鸟点”,就能挣7000多元。

  同时,村里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目前这个仅有40户人家的小村子,拥有56间客房,房价每天100元。“到了夏天冬天观鸟季节,客房常常爆满。”农海忠说,游客们增多,也带动了村里土特产品的销售。

  “去年我挣了2万多元。”农海忠说,现在全村人都参与到“观鸟产业”中,挣最多的可达8万元。

  “护住了鸟的同时还能挣到钱,你说村民能不开心吗?”农伟宏说,“现在别说是打鸟,砍柴的人都没有了。”

  在外打工多年,如今返乡做“鸟生意”的青年卢海恒对村民们思想的转变深有感触,“本来大家都是为了挣钱才开始保护生态,这些年得到的回报,也让许多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的作用不仅仅是挣钱。”

  “保护生态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一件事。我们现在很清楚,哪怕有一天,做‘鸟生意’挣不到钱了,我们也会把如今保护生态的劲头延续下去!”农海忠握紧拳头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我国飞机租赁业务打破国外垄断

我国飞机租赁业务打破国外垄断

近年来,我国飞机租赁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打破国外垄断,有力促进了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国产大飞机制造销售产生积极影响。

·共享经济浪潮涌向医疗领域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居高难下,保健、理财、婚恋等处处有“坑”。

·出境游保证金藏“跑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