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场环境浩劫背后的两个源头
2017-10-10 作者: 保罗·肯尼迪 来源: 经济参考网

  20世纪初,西方人开始意识到经济活动正在影响我们的环境。鲑鱼再也无法在遭到化学污染的水域中洄游。工业城市周围的空气充斥着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颗粒物,并随风吹送至田野。每年有数千人因烟雾造成的呼吸道问题失去性命。为获取煤炭,大地被开挖得千疮百孔,往昔风景宜人的乡间也点缀着一堆堆的丑陋矿渣。

  这场环境浩劫背后的两个源头,连1900年的观察家都能看得出来。

  首先,过去将近400万年来持续缓慢增加的全球人口,到了18 世纪末开始加速增长,而且这股趋势仍无趋缓迹象。其次,自1760 年发生工业革命后,无生命能源(inanimate energy)替代有生命能源(animate energy),人类经济活动因此加快脚步。这些现象让古巴的何塞·马蒂(José Martí)、英国的H. G.韦尔斯(H. G. Wells)等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这种人类活动大规模增加的现象,是否能持续数十年而不造成大自然退化。

  倘若这些作家再多活100年,一定会对20世纪加速变化的状况感到讶异。在此期间内全球人口增加4 倍,经济规模则扩张14倍,能源用量增加16倍,工业产出则翻了40倍之多。但二氧化碳排放也上升了13倍,水用量增加9倍。这些并非全是坏事。20世纪生产力的提升,的确提高了数亿人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脱离先人的赤贫状态。但这一转变过程的规模与强度,同时意味着就环境的观点来看,20世纪历史的确与过去所有时代大不相同。

  全球有识之士目前所面临的双重挑战,首先是要了解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环境变迁的规模(及诸多后果);其次则是必须理智地思考,如何在人类不智的集体行为跨越危险门槛之前处理这些问题。作者麦克尼尔教授精辟又准确地检视20 世纪,呼吁人类必须先行了解环境变迁并有所回应。本书书名说得相当明白,《圣经·传道书》中“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说法已不尽然正确。麦克尼尔通过本书第一部的七个章节,说明我们四周的各种“圈”(sphere),包括岩石圈(lithosphere) 和土壤圈(pedosphere)、大气圈(atmosphere)、水文圈(hydrosphere) 和生物圈(biosphere),在20世纪所受人类影响已远远超越先前历史的总和。有项数据说明了一切:根据麦克尼尔(粗略)的估计,20世纪这100年人类使用能源的总量,是1900年之前1000年用量加总的10倍。

  不过麦克尼尔教授不只是记录环境变迁。他真正感兴趣的,是他口中“地球历史与人类历史”之间的互动。这是为何本书第二部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原因所在。在这一部分他巧妙地分析了人口增长、迁移、科技变革、工业化、国际政治、观念等各种要素,还有它们在环境政策领域所造成的诸多“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

  麦克尼尔不是卢德运动分子(Luddite),也不是主张“一成不变”的独断环保主义者但他确实警告我们必须谨慎,并采取行动,以免全球社会以比我们想象中更快的速度,逐渐逼近生态门槛。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是一本条理清晰且具真知灼见的著作。它所传递的信息有如当头棒喝,不论大众或政客都应予以关注。

(《大国的兴衰》作者、耶鲁大学教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一些早已被媒体揭露的“老套路”,诈骗分子何以频频得手?

·开学季“杀生”型诈骗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