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燃煤变燃气 旱厕变水厕
——两根管道带来的高原乡村变化
2017-07-24 作者: 记者 马千里 张涛 张大川/西宁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村民把房子建得漂漂亮亮,可没过两年,墙壁就被烟熏得发黑,院子里的旱厕还是发臭。”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张其寨村村主任唐生春说,如今有了天然气和污水管网,燃煤变燃气,旱厕变水厕,农村终于也可以和城市一样干净了。

  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平安区,拥有祁家川、白沈沟和巴藏沟三条流域。时值盛夏,被雨水冲刷过的丹霞山岭沿着河道连绵起伏,盎然的绿意充盈谷地,天然气和污水两条管道从平安城区一路向南铺设,进入农村,深入每家每户。

  海东市平安区住房和规划建设局项目办主任马超达介绍,“送气接污”是指天然气入户和污水管网铺设两个工程并轨推进,借此能够避免重复作业,节省资金开支,加快工程速度。目前工程正在逐步推进,预计到2020年,全区60%以上的农村户数能够享受到“送气接污”的便利。

  张其寨村是平安区第一个“送气接污”的村,身为村主任的唐生春深知自己应该起到表率作用。2016年2月份,缴纳完4500元入户安装费,他还购置安装了壁挂炉和暖气片,从此改用天然气做饭、取暖。同年4月,污水管道进了自家家门。

  “以前生炉子取暖,每天都要想着加煤、除灰,晚上睡觉还担心煤气中毒。两个冬天,房子就熏黑了。现在,天然气做饭、取暖轻松很多,衣服、床单洗的次数少了,房子也干净了。”唐生春的妻子祁桂香说,以前脏水会直接往街上泼或者倒进沟里,旱厕还得定期除粪,现在家里苍蝇少多了,村里也干净多了。

  “祁家川、白沈沟、巴藏沟流域是湟水河的重要支流,该流域内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生产的生活污水直接影响湟水河水质质量,铺设污水排放管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水环境质量。”马超达说。

  平安森昌天然气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祁尧顺介绍,用煤炭做饭取暖,不可避免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利于生态保护。如果改用天然气,其实并不怎么增加村民的日常成本支出,而且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的优势。

  “以前一户家庭仅冬季取暖就需要2000余元的煤炭,也就是2吨多煤,而且只能暖一间房。”唐生春说,现在用天然气可以同时暖5间房,而全年做饭、取暖总计花费3500元左右。

  唐生春还给记者算了另外一笔账:“往年夏天用电灶做饭,再加上平时照明、看电视、烧水,一个月电费需要100元左右,冬天用电暖器、电褥子取暖,一个月电费需要200元左右。而通上天然气后,电费降到了每月60元左右。”

  “‘送气接污’工程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给村民带来便利,还促进了乡镇经济发展。”三合镇副镇长杜文奎说,乡村旅游是三合镇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招商引资。此外,三合镇正在建设集贸市场,“送气接污”的实施也将吸引更多商家入驻。

  平安区区长汪源来介绍,“送气接污”工程为村民送来清洁、环保的天然气,送走肮脏、腥臭的生活污水,从根本上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城乡全方面协调发展,也会促进村民转变生活方式,融入到现代生活方式中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扶贫搬迁 新楼房斗不过“文化”心结

扶贫搬迁 新楼房斗不过“文化”心结

。“牛几乎就是我们苗族的图腾,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牛,搬迁到县城里,只怕是连牛都看不到了!”

·经济动能转换获三大支撑

直击“后高考经济”三大痛点

直击“后高考经济”三大痛点

随着高校录取通知书的陆续发出, 2017年高考尘埃落定,各地考生和家长又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有人选择旅游放松,有人准备出国留学,还有人选择美容整形… …然而在“后高考经济”火热的背后,一些不法商家悄然埋下了一个个“消费陷阱” 。消协提醒,准大学生”美容整形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型美容医疗机构,不要贪图便宜,一旦上当受骗,不仅会遭受财产损失,还会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网购“小便宜”暗藏“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