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环保法庭守卫碧水青山
2017-06-19 作者: 记者 赵宇飞/重庆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万州区长江岸边,28岁的向华(化名)在法院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小心翼翼地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苗放到江中。

  向华是万州区长滩镇人。前不久,向华与同村两人在长江禁渔期用炸药炸鱼,被执法机关查处。考虑到向华认罪态度较好,三峡库区环保法庭判处其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并责令其进行生态修复。

  如今,向华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后悔不已:“我们3个人,每人出了3000元买了鱼苗放养到长江里。”

  长江上游的三峡库区是因三峡工程兴建而形成的,属于生态脆弱地区,也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三峡库区曾面临严峻的生态难题,非法砍伐树木、非法捕鱼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为此,重庆万州区人民法院于2011年底成立了三峡库区唯一的环境资源审判庭(即环保法庭),守卫着库区9个区县的“碧水青山”。

  三峡库区环保法庭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1年成立以来,该法庭所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共受理案件311件,是2012年的3倍多,较2015年增长近六成。

  “以补代罚”的恢复性司法机制是环保法庭的主要创新举措,对破坏森林、渔业、水资源等的刑事被告人,引导其植树造林或施放鱼苗以弥补对生态造成的损害,并作为量刑依据予以考虑。放养鱼苗的犯罪嫌疑人向华,就是执行“以补代罚”的被告人。

  “恢复性司法机制高度契合环保案件的特点,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稀里糊涂地捕了鱼、毁了林,被起诉判刑后法律惩戒效果达到了,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仍未修复。”万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冯纲说,“以补代罚”既给了犯罪嫌疑人改正错误、从轻量刑的机会,又修复了被破坏的生态。

  三峡库区环保法庭成立以来,被告人共补植树苗16万余株,放养鱼苗46万余尾。环保法庭发出环保禁止令37份,及时阻止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经营行为,还探索跨行政区域环境公益诉讼,成功审理三峡库区首例跨省级行政区域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实际上,司法力量介入生态保护已成常态。目前我国各地已设立200多个环保法庭或专门涉及环保的审判庭。环保法庭所受理的案件,涉及水土、山林保护和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

  多数环保法庭也曾面临着“无案可审”的尴尬。如今,越来越多环保法庭的案件受理量开始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背后,是我国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

  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是我国第一家环保法庭。这个只有4名在编法官的基层法庭当年也曾“吃不饱”,如今却成为贵州省最繁忙的基层法庭之一。截至2017年2月,这个成立于2007年的小法庭共受理了各类环境保护案件1160件。

  “我国环保行政执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有震慑力的手段,其主要手段是罚款,当事人有的逃跑,有的甚至公然对抗。”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秦鹏说,司法力量的强势介入,就像一双“铁拳”,将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天量楼市库存拖累中西部县域经济

天量楼市库存拖累中西部县域经济

记者近日在中西部一些省份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城镇化侧重于大规模、高强度的“造城运动”,部分透支了城镇化的红利。

·“长江双肾”综合病症日益恶化

三类纠纷高发 美容不成反“闹心”

三类纠纷高发 美容不成反“闹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依靠现代美容技术提升“颜值”成为一些爱美人士的选择。记者采访一线法官了解到,由于当前美容市场管理不规范,美容机构良莠不齐,一些非正规美容机构存在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现象,部分非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无证经营甚至造成伤害事故。法官提醒,美容纠纷频发,消费者投诉不断,选择美容机构还需擦亮双眼。

·高收益投资?当心非法期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