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技究竟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2017-04-24 作者: 王泰然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美)皮埃罗·斯加鲁菲 牛金霞 闫景立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每个人都渴望看清未来,好在今天买下一张彩票。但对硅谷创新者来说,有一种传统的理想主义思维是:创造一种通过解决问题而让世界更美好的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每一种科学技术的颠覆式创新都是人类的自我延伸,其中不乏炫目的新景象,也带来了经济、社会乃至生活的变革。皮埃罗·斯加鲁菲以硅谷工程师的技术背景和历史文化学者的哲学视角,在《人类2.0》中,全景式评述了10种他认为最有潜力塑造科技、乃至人类未来的新技术,深刻反思这些前沿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双刃剑效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动向、快速迭代的科技产品、不断升级的技术元素在不断推动人类创造的同时,也在不断为人类制造新的需求,不断偷走人类的新鲜感和满足感。

  作为《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的主要作者,皮埃罗在中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长达三十年在硅谷跨越产、学、研三界的职业生涯,让他成了技术浪潮革新亲历者和近距离观察者,使他能贴近实际了解当前科技发展所处的阶段,从而形成对科技的独到观点。当世人为2016年谷歌AlphaGo大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而惊叹不已时,一直担任意大利奥利维蒂公司人工智能中心创始总监的皮埃罗却认为,这些不过是人工智能的喧嚣,算不上什么成就。为了从不同维度补充或佐证,皮埃罗收录了一些硅谷大师级科学家和新锐创业者的看法,其中不乏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教授德鲁·安迪、《区块链》作者梅兰妮·斯万、《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作者斯图尔特·罗素等相关领域的杰出专家的意见。此外,本书“中国+硅谷”式的创作模式,也很好诠释了皮埃罗作为硅谷人血液中流淌的创新精神和硅谷效率。本书由资深财经记者牛金霞采访并直接以中文写作,这有效规避了翻译过程耗费的时间成本及思想的折扣。

  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是伴随人类始终的矛盾。发展中国家往往把技术看作经济增长引擎,发达国家则把技术视为提高生活质量的要素,而在硅谷,创业者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创造一些新生事物。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但也提出科技异化使其成为奴役人的力量。在《人类2.0》中,皮埃罗提出了科技与人类的三种关系——“消长”、“延伸”、“倒置”,认为在不同语境下,这三种关系都成立,但是技术的“初心”应是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类膨胀的物质欲望的驱使,技术由人们获取外部资源的手段,逐渐转化为奴役人的力量,这不仅使人和技术的关系错位,还造成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失衡。“人类发明的塑料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污染物,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估,每平方千米的海洋上能发现约13000件塑料微粒垃圾,但是目前还没有生物塑料能实现商业应用或全面可持续发展。”皮埃罗认为,这大概是技术今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未来真正值得我们担心的重要主题:究竟是技术服务人类还是人类服务于技术?

  从全球范围来看,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也过度消耗了能源,破环了生态环境,为此,德国提出了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4.0计划,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希望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基本方针,彰显科技的人本意蕴,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正好回应了皮埃罗的忧虑:技术不应违背我们的初心,而应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皮埃罗在书中介绍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纳米科技、虚拟现实、生物技术、社交媒体、区块链、太空探索和3D打印等10种新科技的“简史”,信息量巨大,尤其对每项技术的来龙去脉,各领域内知名专家和企业的贡献、商业模式、表现形态等都有详尽介绍。由此,皮埃罗举重若轻地向我们传达了对待科技的正确态度——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忽视任何火种。

  在《人类2.0》中,我们可以直面现实,人类发现了大数据这种新的“石油”,却面临缺乏“大数据思维”造成“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的尴尬;对人工智能满怀憧憬而又充满警惕的矛盾心理;对物联网环境下的“地球村”既期待又担心隐私曝光的踟蹰;对后社交媒体背景下新社交的疲惫,以及触摸实体的渴望。同时,也在继续能感受科技交融的巨大能量。例如,纳米技术(纳米机器人)在物联网、生物科技中监测人的身体内部情况(大数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丰富社交媒体的形式,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太空探索设备等。

  在多种技术的互动交融中,科技不断向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发起冲击,将实现人类由1.0阶段向2.0阶段的超越。皮埃罗认为由于科学研究的独立和隔离,掌控未来者是那些已经提前部署、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技术交汇方式和效果的机构,他们将领跑未来之战。正如硅谷“精神教父”凯文·凯利所说:“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未来的趋势,更需要关注当下技术的缺失,因为它们就是未来。

  关于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论述是《人类2.0》篇幅最长的部分,这不仅因为这被认为是硅谷最“热”的科技,也缘于人们对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看法极具争议。皮埃罗认为,“未来将是有机世界和合成世界的联姻,正如未来一定是人类和机器人的联姻”,这涉及伦理、道德、法律还有物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的时候,势必会影响上层建筑。例如无人车在中国面临的困境,就是中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律体系尚未考虑无人驾驶机动车辆。未来是否有一天,当人工智能的意识觉醒后,我们会为机器人的权益呐喊?当我们用生物科技扮演者“生命设计师”的角色,实现“长生不老”的时候,科技究竟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科技究竟是普罗米修斯之火还是达摩克利斯之剑?科技将怎样重新定义人类?相信读过《人类2.0》的读者能在书中找到各自的答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电信诈骗“黑手”伸向手机网游

电信诈骗“黑手”伸向手机网游

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引诱手机网游用户到假冒的游戏装备网站进行交易,从而实施诈骗。

·“上海模式”能否破解理财维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