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微话题]对环保数据造假者不能手软
2017-02-16 作者: 记者 赵东东/整理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的基础,然而在一些地区,一些地方和不法企业为逃避监管,在利益驱动下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干扰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导致企业污染源数据问题频出,造假失真情况时有发生。

  不少网民表示,环保数据造假一方面源于个别企业为追逐利益逃避监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地方监管部门工作不力甚至纵容造假者。应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理顺环保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更要推动企业污染数据公开,构建“不敢、不能、不想”造假的环境监测信息新生态。

  造假时有发生

  网民“吴学安”称,一些不法企业为逃避监管,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干扰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导致企业污染源数据问题频出,造假失真情况时有发生。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抱着陈旧的唯GDP政绩观,对偷排、乱排、数据造假的企业,依然暗中保护。

  网民“fkue411”称,数据造假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从源头造假,比如在监测的时候降低工况负荷,排放污染物自然减少;或者稀释排放,增加风量或者水量。一种是从采样入手,修改仪器参数,替换样品。更直接的造假就是手写数据。

  网民“赵志疆”称,企业在自动监测设施及数据上弄虚作假的事时有发生,环保部对此多次通报,并将此列入执法检查重点,但此类事件依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相比企业超标排放的巨大所得,数据造假的处罚力度过于轻微;更严重的是,出于对地方利益的维护,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此置若罔闻,甚至主动参与。

  提高违法成本

  网民“吴学安”说,杜绝污染源数据造假现象,不仅要靠排污企业强化依法依规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不赚“昧心钱”,还要靠执法部门忠于职守,严格执法。一方面,加强制度设计和安排。从硬件、软件和技术方面完善现有在线动态监测系统,提高数据造假的技术门槛,修补监测漏洞;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污染数据公开,通过加大监测数据公开透明力度,让企业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树起不敢、不愿、不想造假的法律“红线”。

  有网民认为,环保自动监测是为了缓解环保检测人员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数据造假入刑之后,环保数据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造假,应进一步加强数据抽查核对与现场监督执法的力度。

  网民“6062503270”认为,有关部门应建立数据异常处理与实时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审核复核后的数据共享时效,建立健全异常数据处理机制;严肃查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将干扰调查、查处不力、隐瞒不报等情形纳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范畴,联合公安部门对大案要案挂牌督办,坚决打击监测数据造假行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买买商城

把脉医改:基层积极性有待激发

把脉医改:基层积极性有待激发

下一步,医改将迈入爬坡过坎关键期,利益调整更加复杂,深化改革面临医疗资源结构失衡、基层改革积极性有待激发等难题。

21年争夺未止 民生银行股权格局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