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做大中欧班列还需发展多式联运
2017-01-17 作者: 记者 韩振 秦华江/重庆 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欧班列作为贯穿欧亚大陆的陆上快速通道,不仅事关国家安全战略,而且充当着“一带一路”的桥梁和纽带。然而,因往返货源紧张,各地纷纷以补贴争抢货源而恶性竞争。专家建议,通过多式联运拓展海内外货源,提升中欧班列辐射力,发展覆盖亚太地区的转口贸易,做大以中欧班列为纽带的欧亚大陆桥经济。

  中欧班列运行常态化 恶性竞争成“瓶颈”

  2011年7月,重庆开通国内首趟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货运集装箱班列,唤醒了沉寂数十年的亚欧大陆桥。短短5年,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日益密集。随着成都、郑州、武汉等城市陆续开通了蓉新欧、郑新欧、汉新欧等线路。目前中欧班列在中国境内稳定开行的城市已达16个,到达欧洲8个国家12个以上城市。

  除运行线路越来越密集外,开行数量同样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开行总数累计超过1800列。2015年开行列数同比增长2.7倍,2016年上半年累计开行619列,同比增长150%,继续保持成倍高速增长态势。一些线路已实现每天发车的常态化运行。

  更重要的是,货源范围也在日益扩大。目前,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已由开行初期的手机、计算机等产品扩大到衣服鞋帽、粮食、机械设备等。过去电商货物、精密仪器等主要通过空运的货物,现在也越来越多地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同时,辐射范围也从中西部扩大至全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

  “虽然中欧班列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国内也出现了市场运营不规范、恶性竞争加剧等问题,削弱了中欧班列的影响力。”辽宁一位港口负责人说,由于货源不足,各地纷纷采取补贴争抢货源,造成相互压价、赔本赚吆喝的乱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中欧班列每标箱运输成本不低于6000美元,有的班列为争抢货源只收取成本一半的运费。低价竞争使大部分班列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只靠当地政府补贴的维持。地方的补贴标准从每个集装箱2000元升到4000元,有的甚至达6000元。

  发展多式联运 拓展中欧班列辐射力

  重庆工商大学原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崇举表示,解决中欧班列的恶性竞争,需要整合资源、科学统筹,强化市场主导和运营管理,但最根本的是解决货源供给不足问题。

  记者在重庆、辽宁、浙江等地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已经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创造了新的货源供给。据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总经理彭德介绍,从2015年7月开始,越南、云南的咖啡陆续通过西南国际公路大通道抵达重庆,再经“渝新欧”转运后抵达欧洲。2015年,重庆共实现咖啡贸易额近10亿元。通过渝新欧班列,2016年有望实现出口3000个集装箱的咖啡产品、交易额可达20亿至30亿元。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让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实惠。2017年1月10日,在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演示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进行快速货物扫描。

  除了铁公联运,重庆也在不断发展铁空联运。2016年5月,重庆将德国一批健身器材通过渝新欧班列中转后空运到新加坡。随着这条物流通道的常态化,未来重庆与航空4小时半径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依托渝新欧发展铁空联运的前景更加宽阔。

  近年来,辽宁大连也在利用中欧班列的通道作用,发展海铁联运,开发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过境中转货源,全力推进以大连港为转运中心的“中韩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连港带动满洲里过境箱量同比增长85%。

  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依托中欧班列搭建的欧亚大陆桥通道,内陆城市重庆、成都、郑州等拥有了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大大增强了对周边甚至亚太地区的辐射能力,在不断发掘新货源的同时,也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完善相关配套 做大“陆桥经济”

  专家认为,战略上,中欧班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马六甲海峡”困局;经济上,中欧班列缩短了欧洲与亚太的时空距离,由此可见我国借助中欧班列发展陆桥经济的前景广阔,但由于港口资源分散、铁海衔接不畅、政策配套不足等原因,“陆桥经济”尚未做大、做强,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工作。

  首先应整合港口资源防止无序竞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沿海港口普遍存在功能重叠并重复建设的现象,甚至同地区之间的港口也经常因抢货源而“打架”,这种“一桥多堡”的现象不利于将港口做大做强,无法充分应对外部港口竞争。江苏、辽宁等沿海港口企业建议,尽快整合各大海港以及中欧班列等铁路港口资源,采取协同发展、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提升中国港口的整体品牌和竞争力。

  其次,应破除标准障碍强化铁海联运。辽宁省多个港口企业负责人表示,铁路与海运的集装箱不配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陆桥作用的重要因素,既影响了效率又增加了成本。中国物流学会会员、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廖成林建议,鉴于海运集装箱都是标准结构设计,涉及到各国海关通关协议,不可随意更改尺寸,铁路集装箱标准应主动对接海运标准。只有做到一次装箱、一箱到底,才能实现铁海无缝衔接。

  第三,完善政策配套释放红利。发展依托中欧班列发展国际中转贸易,需要口岸、税收、通关等政策方面的配套,目前配套政策不完善,中欧班列的拉动作用有限。与此相反,韩国、俄罗斯等纷纷设立自由港,吸引了大量中转贸易。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在中转贸易条件优越的地区设立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以政策红利拉动陆桥经济快速发展。

  另外,可以搭建国家级平台以服务于地区国际贸易。广西、新疆等地一些国际物流企业表示,由于国际贸易涉及通关、安全等问题,需要与国外海关、铁路、安全等部门沟通协调,地区和物流企业缺乏国际谈判的经验和能力,建议在国家层面搭建服务平台,帮助破除国际贸易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障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千湖之省”还湖工程遭遇人湖共生“两难”

“千湖之省”还湖工程遭遇人湖共生“两难”

实施退垸还湖地区,当前普遍面临耕地核减和移民安置两大难题,亟待国家政策支持,有序恢复扩大湖泊面积。

·患上“路径依赖症” 东北经济陷发展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