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正文

中国交建“五商”战略实现转型升级
2016-12-06 作者: 记者 高伟/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国交建精准地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推进机构改革,从以往的“承建商”向多元化业务转型,使企业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期。

  在“五商中交”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交建成长为一个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的世界500强央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的一体化业务。同时也为中央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贡献。

  “五商”战略实现多元转型

  2013年,中国交建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具体而言,是以提升专业整合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融资能力为重点,打造全球知名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工与港口机械制造集成商。

  作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升级,“五商中交”从全局上、系统上对中国交建未来发展明确定位:从由一头独大的“承建商”,向总揽全局的“承包商”、“投资商”、“发展商”、“集成商”转型;从单纯的工程施工,向设计施工总承包、技术研发、采购、物流等完整产业链升级;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升级;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转变升级。

  中国交建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打造“五商中交”战略是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升级,在继承发扬传统优势和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和技术的整合,全面向海外、城市、铁路轨道、海洋等进军,积极推动从承包商、制造商向投资商、运营商、发展商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围绕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提高产品供给能力,中国交建以“五商中交”战略。发挥多个领域一业为主、多元布局、多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实现了发展战略和模式的转型升级。

  通过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中国交建在公路、港口、疏浚、特大桥梁、工程装备等方面,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优秀企业,体现了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责任担当中的“大国重器”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五商中交”战略推进以来,中国交建还同时打造自己的金融产业体系。 2013年至2015年,中国交建先后成立中交财务公司,中交资产管理公司,中交建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租赁、产业基金等方式,组合多种金融工具,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开发,基建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潜力。

  通过对地方政府提供金融支持,中国交建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金融机构等方式,带动主业经营。这些公司利用社会资本,既为中交业务的开展提供金融支持,同时拓宽了主业市场空间。

  兼并重组完成产业聚集

  在坚持“五商中交”战略的同时,近年来中国交建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动作频繁。2010年8月,中国交建收购了世界著名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公司Friede Goldman United,Ltd.(简称“F&G”)100%的股权。

  2015年4月,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国际收购澳大利亚约翰·霍兰德公司(John Holland)全部股权。这是中国交建继收购美国F&G公司后的第二例跨国并购。中国交建方面表示,所有这些将有效拓宽中国交建主业范围,有利于促进“五商中交”战略的海外落地。

  不仅如此,进军房地产也是中国交建重大战略之一。2015年,中国交建收购绿城中国,不仅令持续一年有余的“融绿股权”之争尘埃落定,也令中国交建在房地产行业的战略布局再添筹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交建与绿城中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可以给绿城中国带来巨大的战略价值,同时将促进中国交建房地产板块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房地产板块与其他板块联动打造坚实基础。

  事实上,中国交建发挥核心主业产业优势的同时,通过不断实施兼并重组,实现了产业聚集和升级。在央企重组整合方面,中国交建强强联合新设合并的组建方式被誉为中央企业战略重组的典型案例。

  并购美国F&G公司,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大型海工装备核心技术的垄断;并购澳大利亚John Holland公司;提升了中国交建在铁路、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服务能力,为开拓全球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支撑;在混合所有制探索方面,兼并重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收购控制绿城中国,不仅进一步实现了地产业务拓展,同时还获得了多种所有制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改革经验。

  PPP投融资获得多方共赢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简政放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呈现大型化综合化,这就需要中国交建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高端对接,为地方政府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服务。在此背景下,中国交建以PPP等多种投融资形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重要作用。

  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PPP模式,中央到地方均推出大量PPP项目。PPP模式大规模推广实施,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事实上,中国交建对PPP模式已有近10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很多区域和领域先行先试、创新突破,走出了实践运用PPP模式的有效路径。

  中国交建方面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通过对接了解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截至2015年底,中交集团已与59个省、市地方政府,签署72项PPP投资合作协议。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市是中交集团主要合作对象,公司90%的资源投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的中西部地区。

  具体而言,中交集团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PPP项目涉及投资额近2200亿元,绝大部分集中在贵州、重庆、湖北、云南等省份,开创了与欠发达地区政府合作的新模式。在贵州,中交集团注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政府配置政策和资源,政企优势有效衔接,中交集团把高效率、低成本优势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截至“十二五”期末,中交集团已在贵州投资9条高速公路,投资总额849亿元,双方合作加快了区域大交通建设,引领了区域大发展,贵州省更是成为西部首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东、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中交集团还创新推出了一级+二级土地开发联动、产业园开发+招商引资、围海造地+收益分成、城市综合开发+产业导入等几十种商业模式。

  资料显示,集团在全国各地采用PPP模式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类项目近100个、涉及投资额近2000亿元,项目履约率达100%。通过PPP模式,中国交建走出了一条“三方共赢”的实践路径:即政府获得高效率和高品质的公共产品,公众获得优质服务,企业获得合理回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高成本扼杀中国粮食竞争力

高成本扼杀中国粮食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至今,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可圈可点,随之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转型升级带来的磨合与阵痛。

·铆着劲儿熬限购 部分房企现“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