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没能预测经济危机
读巴里·埃森格林《镜厅》
2016-12-02 作者: 周武英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过去百年中发生过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

  《镜厅:大萧条,大衰退,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作者巴里·埃森格林开门见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希望借这本最新出版的中文版书籍,反思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发生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大萧条和大衰退中政策制定的得失,为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经济难题提供明鉴。

  作者巴里·埃森格林拥有很多头衔,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到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等,他还被认为是国际经济政策历史的学术奠基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因此,他的作品从多个视角展现了过去那段历史。

  过去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两场危机,影响实在难以磨灭,给人沧海桑田般的感受,对政策制定者们的表现和世事沉浮,后人始终在以各种方式加以评述。从今日占据新闻版面的国际财经事件背后,我们还能隐隐看到那段时间所留下的痕迹。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未来多年,这段历史都会是评论学家和学者辩论的议题。

  作为一位权威的专家,巴里·埃森格林透过历史角度剖析了20世纪30年代和八年前的金融体系,从1933年到2008年,作者对比着百年内的两次金融危机,探究着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讲述了百年来的金融风云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文章读来不显枯燥。作者将两次金融危机高超地交织在一起,更将每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一一对应,深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宏观政策的失误表现、失误起因及其危害程度。

  以史为鉴通常是领导者们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在危机中,历史比较逻辑尤为重要。身处危机时,通常没有时间来进行逻辑推理,也没有时间建立一定的模型,更多的时候,只能采用一种类比推理的方法。身处高位的决策者,从前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到曾经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的克里斯蒂娜·罗默都曾在其早期的学术生涯中研究过大萧条,并影响着在2008年金融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决策。

  巴里·埃森格林访问北京时曾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历史上看,2008年金融危机时,决策者并没有重蹈前辈的覆辙。他们小心翼翼地躲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决策者的错误,避免在不应削减公共支出的时候削减公共支出,并不急于结束刺激性支出政策,希望避免让局势更为恶化,甚至影响到公众重建信心。正是这种对前任未能降低利率,向金融市场注入充足流动性的反思,决策者大力实施宽松货币、金融政策,更加果断地处理银行的问题,并且没有彻底摒弃刺激性的财政政策。这样做的后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此外,对20世纪30年代国际合作机制无力的反思,也促成本次危机中G20等多边组织的出现,促成了对国际政策协调方面的关注。

  巴里·埃森格林又表示,成功亦是失败之母。笔者以为,这不仅是简单的语序调整,更是对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体验。比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中,政府挽救了福特的守望集团等,但2008年金融危机时,雷曼兄弟的破产可能源于预测的失败,源于决策者的忽视。

  巴里·埃森格林还思索着为何在2008年危机发生时很少有经济学家做出正确的预测,即便一些经济学家做出预测,也并未触及到危机的主体。作者认为,希望经济学家准确预测金融危机,可能要求过高,因为危机不仅来自信贷膨胀、资产泡沫以及认为金融市场参与者已经学会安全管理风险的错误信念,也来自一些无法预测的偶然性因素。

  许多人都在思索,直到今天为何几乎每个工业化国家依旧很难克服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停滞。或许,决策者仍不能志得意满,认为经济政策已经驯服了经济周期,仍不能乐观地认为,市场会自我强化,仍不能毫无准备地面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大萧条时期的错误举措,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被一一纠正,但不加区分的应对也带来新的侵扰。此外,当时的政策制定者能做得更好,但是他们没有做得更好。比如在更好地提供公共支出方面,尤其在一些基础设施的公共支出方面表现差强人意,这或许造成了如今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停滞。书作者认为,失败之处还来自对意识形态及政治的过度重视,缺乏对政策深化以及制定更有效更有野心的策略,一些经济学家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萧条做出选择性的遗忘等。

  作者警告,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两次危机,下一次危机将会不期而至,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场完全相似的危机。八十年后,能否再次预见另一场金融危机?

  用前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阿代尔·特纳的话来说,《镜厅》展示了深刻的历史分析对当前政策选择的积极意义。不过,即便不是政策制定者,从那个年代走过,经历过那个年代,一般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界,乃至普通民众在这场跌宕起伏的变迁中也同样会有获得机遇而成功的喜悦,有失去工作、生计艰难的切肤之痛,对这样大事件的思索或许将有助人们不被下一个黑洞吞噬。无论是政策决策者,还是尚在学院的学生,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铆着劲儿熬限购 部分房企现“耐药性”

铆着劲儿熬限购 部分房企现“耐药性”

业内人士呼吁,在对楼市用限贷限购政策“猛药去急症”的同时,也要“温补拔病根”,逐步深化调控改革、稳步去杠杆。

·高压之下仍有房企中介“顶风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