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限增长或偏离美好生活
评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金钱与好的生活》
2016-10-21 作者: 曾靖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增长的目的显而易见,促进物质积累,获取财富增长,满足生存与发展需求,让人过上富足而自由的生活。简单而言,经济增长就是为了实现一种美好生活。

  人类物质文明尚不发达时代,生活美好和物质丰富是划等号的,不间断地追求经济增长无可厚非。那么,当物质文明丰富到一定程度,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界限,是否就真的实现了一种美好生活?如果美好生活并不止于物质满足,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无限的经济增长是实现这种生活的必然条件吗?若不是,持续追求经济增长的合理性有多大?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斯基德尔斯基父子在《金钱与好的生活》中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首先,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显然并非真的实现了一种美好生活。满足生存的物质条件,只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当物质丰富到超过生存所需,美好生活就会有新的内涵。然而,本来应该被重新定义的“美好”在经济增长面前却成了一道难题。作者从解读、分析凯恩斯当年的论文出发,揭示出当前经济发展目标的荒诞性。

  上世纪3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大萧条时期提出一个大胆预测:如果资本设备持续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每年以1%的幅度提高,那么100年后,先进国家的生活标准将是今天的4-8倍,如果没有重大战争和人口的显著增长,人类只需要投入一小部分工作时间——一周15小时,就可以满足全部物质需求。

  凯恩斯预测的前半部分相当准确。尽管有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诸多局部战争,人口还是高速增长,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发达国家人均GDP增长了4倍,人均收入是凯恩斯时代的5倍左右。可悲剧的是,每周工作时间却仍维持在40小时左右,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

  预测后半部分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物质的丰富并没有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休息和自由?

  通过回顾资本主义市场伦理发展过程,作者认为,凯恩斯失算的原因在于他忽略了“需求”与“欲望”之间的区别。“需求”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人们在物质丰富程度超过“需求”以后,并不会停下来去追求“较高层次的东西”,而是把“需求”转化为“欲望”,在物质追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道德伦理起了关键作用。

  前资本主义时代,渴望财富无论在哲学上还是现实道德要求上都是不允许的,宗教意识更将物质追求视作贪婪,是人类的“原罪”之一、人性的深渊。然而,到资本主义兴起时代,浮士德式交易被看作经济增长的必然代价,人类用灵魂做交换,获得满足个人无限欲望的能力,客观上让人类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和来源。也就是说,“欲望”引起的无休止财富渴望成为资本主义征服自然获得增长和物质积累的必然条件,也是道德伦理必需付出的代价。可惜,在作者看来这种交易最后失控了。作为条件和代价的“欲望”,最终成为了目标,人类所有技艺都成了取得金钱的手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由此走上依靠增长满足“欲望”沟壑的道路。后果是可怕的,人们会为填不满的“欲望”继续工作,而不是选择停下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财富和物质突破界限之后,工作时日却没有明显缩短。所以凯恩斯失败了。

  两位作者进一步指出,“欲望”得以释放不只带来工作时日问题,个体价值追求发生巨大变化,满足不必要的奢侈要求成为合理。如此造就的不是美好生活,而是人类更多的抱怨和不满,社会更多的问题和矛盾。污染、贫富差距、过度消费、阶层分化等等,不一而足。同时,诸如经济增长一边破坏自然,一边又让自然生存条件变成昂贵奢侈品这样的荒谬行为不断上演。因此,经济增长,人类的幸福感并没有相应增加。据统计,当人均GDP超过1.5万以后,增长同国民幸福感之间的联系就基本断裂。

  可见,经济无限增长带来的生活方式并不见得美好。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真正美好呢?作者认为,真正的美好生活和7个基本要素有关:健康、安全、尊重、个性、闲暇、友谊和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增长达到一定界限,继续以增长为目标,不仅无益于上述基本要素的实现,而且会带来有害影响。

  作者提出三种改变手段。一是已经进入富裕社会的发达国家向自己的国民提供基本收入,不管他是富有还是贫穷。历来就有学者提出这种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制度,但都因过于乌托邦而没有付诸实践。作者认为,富裕社会不仅有条件实现上述想法,而且只要对基本收入的使用稍加限制,就可以避免培养懒人和便宜富人。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地阻止人们对无限制财富的渴望,并为健康、个性、闲暇、安全提供了好的保障。

  二是减轻消费压力。奢侈消费和过度消费是造成盲目增长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牺牲美好生活的根源。所以,应遏制奢侈消费,对一些只具有炫耀性功能的商品征税,同时对百姓消费行为累进征税,调整以消费主义和破坏环境为背景的经济增长模式,最终让消费回归本质,推动人们更关注其他层次的需求。

  三是限制广告。广告是将消费行为异化的重要文化形式,促使产品生产者最终变成消费需求制造者;不是消费者本身决定需求,人变成了工业链条的一部分,负责购买和消费,以完成经济循环。这时,人类不仅失去选择自由,而且被制造出来的“欲望”奴役。只有剔除它,美好生活才有可能。

  笔者认为,作者对经济无限增长的批评不失道理,高速增长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并未带给人们想要的生活,但是在贫穷和经济不发达还是相当普遍的当今世界,作者笔下的美好生活似乎还相当遥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中企“出海”:激流之下有暗礁

中企“出海”:激流之下有暗礁

虽然海外并购的数量规模迅速扩大,但盲目并购、高债务并购、国外安全审查的干扰正加剧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省级医改综合试点遭遇“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