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口大流动时代,靠什么安放家庭?
2016-10-20 作者: 罗志华 来源: 新快报

  据报道,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去年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为2.61人,与201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规模增加了0.11人。超过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而动态监测数据则显示,近九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夫妻双方一起流动,与配偶、子女共同流动的约占60%,且越来越多的流动家庭开始携带老人流动。

  流动人口出现家庭化迁移趋势,这就意味着过去一人闯天下的模式,逐渐向“拖家带口一起走”的模式转变。从这一变化中可以解读出许多丰富的信息,比如从个人的角度看,更多人开始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再愿意过一人在外的苦日子,希望无论在哪工作,也能与家人在一起。从推进城镇化的角度看,说明更多家庭有进城扎根的打算,愿意选择城市作为归宿,这有利于推进城镇化。

  一个人在外,有一个人的活法,不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且工作好解决,生活要求也不高。长期以来,城市适应了外来人口的“单干模式”,不为其吃饭穿衣愁,只担心一个人的孤寂难排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象突出。长此以往,城市服务于外来人口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一模式满足一个人的需求也许还行,但对付众多外来家庭,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总体而言,家庭化迁移趋势具有诸多积极意义,但也对社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此趋势必将让流动人口家庭老人养老、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以及居住、看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城市服务应该顺应这一变化。假如仍以针对一个人的服务模式来应对这一变化,仍将思维停留在以解决分居和留守等方面为主,则流入城市的家庭势必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得到一个家庭应该得到的基本服务。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进这个因素,并根据发展趋势渐进式地提高对流动家庭的服务保障能力,使他们来得了、住得下,在工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基本保障。但硬件设施建设只占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的一部分,许多保障内容则存在于制度建设上,譬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异地就医等诸方面,往往缺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相应的政策,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修改上,更应适应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这一新趋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中企“出海”:激流之下有暗礁

中企“出海”:激流之下有暗礁

虽然海外并购的数量规模迅速扩大,但盲目并购、高债务并购、国外安全审查的干扰正加剧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省级医改综合试点遭遇“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