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推进供给侧改革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2016-09-28 作者: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院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消费品类别主要是石油制品、汽车、建筑及装饰材料。

  网上零售额增速继续大幅下降。1-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5%,比去年同期降低10.1个百分点。网络销售改变了部分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的模式,但影响消费的主要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预期,网络销售对总体消费额的边际影响有限。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结构优化

  2016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1-8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1%,比去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但增速与今年1-7月份持平。

  投资结构优化。首先是第三产业投资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1.5%、3.0%和11.5%,分别比去年同期低7.0%、5.5%和0.7%。但第三产业降幅远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旅游、文体、健康等相关领域投入快速增长;科研、教育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次,工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1-8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2.9%,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制造业当月投资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小幅回升;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以来工业技改投资增势良好;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国家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外贸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1-8月累计,按美元计价出口下降7.1%,进口下降9.0%,与2016年2月份累计同比增速相比,出口和进口降幅分别缩窄12.3%和7.9%。1-8月累计贸易顺差35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5.1亿美元。

  如果以人民币计算,我国外贸保持回稳向好态势更加明显。1-8月,以人民币计价的累计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和2.9%。从出口看,3月份以来,外贸出口累计降幅已连续6个月收窄。从进口看,受去年基数较低、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企稳等因素叠加影响,8月月度进口转正并创3年来最大单月增幅。8月月度出口、进口分别增长5.9%和10.8%,为2014年11月以来月度出口、进口首次实现“双升”。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进出口规模萎缩的态势。(2)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3)进口数量大幅上升。

  在看到进出口出现一些积极向好迹象的同时,还应该看到进出口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1-8月以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指标仍然负增长7.1%和9.0%,按出口重量计算,出口累计同比负增长7%。

  工业增长趋稳

  1-8月累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连续三个月持平。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增速较7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8月份工业生产稳中有进,积极因素增多。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采矿业降幅收窄、消费品制造业增速有所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新动能加快蓄积,导致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回升较快。(1)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库存下降。2016年4-7月,工业产品库存已连续四个月同比负增长,这是2009年11月份以来首次出现。(2)去产能取得一定成效,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2016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9%,比2015年同期高7.9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连续7个月正增长。

  第三产业增速略有放缓

  2016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第三产业实际值累计增速分别为7.6%和7.5%,比去年全年增速分别降低0.7%和0.8%。8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临界点之上,且与今年以来的均值持平,表明非制造业增速虽有所放缓,总体仍延续平稳扩张态势。

  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次高点,且连续三个月保持升势。

  消费物价(CPI)超预期回落

  8月份消费价格数据则明显低于市场预期,8月CPI同比增速为1.3%,明显低于7月的1.8%和预期的1.6%,尽管非食品价格也略弱于预期,但是超预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低于预期。

  PPI降幅继续收窄

  今年3-8月的五个月中,只有6月份PPI环比负增长,其他四个月均为正增长,PPI环比正增长的态势拉动PPI同比指标从2015年12月的-5.9%连续回升,8月PPI同比涨幅回升至-0.8%,比上月高0.9个百分点,基本扭转了结构性通货紧缩预期。

  根据各行业PPI环比数据计算显示,与2015年12月相比,2016年1-8月份PPI累计上涨1%,分行业看,多数中上游行业累计涨幅达到1%左右。

  当前面临的五大主要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存在下行压力

  投资大幅下降是经济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8月份以后,部分与投资相关的先行指标并未好转,未来投资增长仍不乐观。(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8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与1-7月份持平。(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放缓继续。2016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快速上升,带动房地产投资从低位回升,但是二季度以后,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因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泡沫风险增大,新调控政策可能降低房地产投资增速。(3)后续基建投资继续保持20%以上增速的可持续性存疑。基建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现金流并不充沛,这些特点决定了基建投资长期维持20%以上的增速不可持续。(4)2016年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大幅增长到阶段性顶点后已开始回落,新开工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将减弱。

  区域性差异需要大力度的结构性调整

  区域性差异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速度差异。上半年辽宁、山西、黑龙江、河北和云南五省GDP增速低于全国增速,其中辽宁负增长1%;贵州、重庆和西藏三省GDP增速超过10%。(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差异。1-8月累计,辽宁、上海、山西、黑龙江、云南、北京、海南、新疆、河北、甘肃十个省市工业增加值累计涨幅低于全国,其中辽宁、上海、山西涨幅分别为-8.6%、-2.3%和-0.6%;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各省工业增加值涨幅高于全国。(3)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差异。在经济下滑背景下,房价上涨更多地是货币现象,货币超发、低利率和信贷杠杆刺激了购房需求,而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节奏较慢。房价暴涨恶化了财富分配,增加了社会投机气氛并抑制企业创新积极性。房价过高增加社会生产生活成本,容易引发产业空心化。

  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小幅回落态势

  三季度,随着新的因城而异的调控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回落态势。首先是商品房销售增速有所放缓。1-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5.5%,增速比1-6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同期销售额增长38.7%,增速比1-6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其次房价涨幅略有反弹。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64个和57个,分别比上月增加13个和6个。

  随着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回落。2016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4%,增速比1-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1-8月份同比下降8.5%,降幅比1-6月扩大5.5%。另外新开工面积同比上涨12.4%,增速比1-6月回落2.7%。这些数据说明未来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仍有回落压力。

  财政政策继续支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

  在经济的下行周期中,基建投资往往是我国“稳增长”的主要抓手。财政政策直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启动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差额累计值看,去年到9月份才出现逆差,今年提前到6月份就出现财政收支逆差。1-8月,全国财政收支盈余为-5942.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598.8亿元。这里提供的是一般公共预算的财政收支差额,没有包括财政贴息的开发银行和农发行的专项建设基金的准财政利息支出。这意味着如果沿用当前的稳增长路径,未来可能需要更大的财政投入,对财政赤字扩大和政府债务规模上升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看,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比去年出现较大改善,主要受益于地方政府卖地收入。1-8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5.6%。政府性基金支出比去年同比增长。1-8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3671亿元,同比增长7.3%。

  随着基建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基建投资增速难以保持高位,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可能继续运行在15%-20%,市场关注的PPP进度缓慢且规模有限,难以对基建形成明显拉动。当前工业企业盈利改善主要集中在中上游行业,主要是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工业品价格上涨,由于需求依然没有明显起色,投资回报预期较差,企业制造业投资意愿较低。固定投资下行对应实体融资需求不足,社会融资大量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尤其是居民按揭贷款,而房地产企业回收资金后进一步开建新项目意愿有限,社会融资未能对实体经济形成有效传导。政府部门债务水平不高,明年财政赤字或继续提高,但同时明年财政收入可能明显回落,财政赤字扩大更多是对冲收入下行和居民按揭贷款下降,难以对经济形成额外带动。

  经济下行压力和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两难

  近年来,全球经济总体上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环境,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是全球经济共同面对的难题,多数国家不得不倚重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中,我国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困境。(1)宽松货币政策刺激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经济增长下行过程中,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我国经济面临资产慌,资金脱实向虚严重。2016年4月到8月,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每个月都高于新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到2016年6月份以后,年度累计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是有史以来的一个新现象。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主要流向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低利率货币政策形成的过多流动性追逐过少的优质资产,资产泡沫风险上升。(2)资产泡沫限制货币进一步扩张,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目标难度加大。今年以来,M1增速大大超过M2增速。8月末,M2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5.3%,比去年同期高16.0个百分点。另外,2016年1季度末,贷款和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4.7%和43.9%,二季度以后,资产泡沫担忧加重,贷款和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下降,2016年8月末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降为13%和12.3%。M1增速大大超过M2增速,会提高M1比重,客观上降低货币乘数;同时因外汇储备下降,基础货币扩张受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目标都是13%左右,目前M2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都低于13%。

  第四季度经济形势预测

  综合前述分析,三季度供给侧工业增速平稳,第三产业生产增速微幅下移;需求侧消费、投资增速基本平稳,出口负增长幅度继续缩小。2016年四季度宏观经济走势仍受去产能、去泡沫和清理债务等供给侧因素影响,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回落,民间投资增速回升仍有较大难度,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如果继续推进去产能,PPI涨幅有望转正,同时,随着食品价格回升,叠加工业品价格回暖,CPI增速也有望回升。全球低利率环境和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极大挑战,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四季度财政支出仍需加大力度。

  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6.6%左右,消费物价指数上涨2.1%左右。全年GDP预期增长6.7%左右,CPI上涨2.0%左右。总体上,四季度仍需要宏观政策继续加力增效,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经济企稳,物价涨幅略微回升,消费品零售增速基本平稳,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货币供应的增幅也基本平稳。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可能微幅下移,仍然属于平稳运行的范畴。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方法,在保证国内需求基本平稳的前提下,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化解经济中潜藏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加大力度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是客观事实,但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少数省区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变量负增长,与全国平均增速偏离较大,已经陷入了典型的区域性经济衰退。需要从全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协助这些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破除发展瓶颈、建立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增强政府服务功能,大力推进这些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性经济衰退早日结束。

  在统一城镇化发展的前提下,因城而异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

  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严重,冷热不均,已经产生了资源错配,同时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要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缩小区域性地区差距和城乡差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产业发展带动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引导人口流动,因城而异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缓解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的局面,化解局部城市的潜在泡沫风险。

  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

  把握好经济增长与债务增长的平衡,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把防范大规模失业风险作为经济增长的底线,实事求是评估经济增长的需要与可能,提高社会政策托底能力,稳定中高速经济增长预期。另一方面,把防范债务危机作为债务增长的底线,同时加大政府债务“开正门”的力度,使地方政府隐性负债显性化,提高债务透明度,降低债务成本,增强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巩固供给侧改革成果

  2016年PPI环比上升,同比跌幅缩窄,有利于改善中上游企业盈利状况。应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一是提高环保标准,堵住高污染产能重新开工的口子;二是加大企业合并、企业改革力度,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产能建设体制机制;三是做好转岗再就业帮扶工作,提高落后产能的劳动力成本,阻断落后产能劳动力走回头路。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落实G20会议成果

  国际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旧的国际治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中国举办的G20会议已提出具有共识的国际合作框架。今后应继续在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货币制度安排、外汇市场沟通与协调、国际投资谈判、推进结构性改革、技术创新等领域深度合作,巩固G20会议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国际空间,创造好的国际经济环境。(课题组负责人:高培勇 执笔人:汪红驹 汪川)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知识分享经济下半年或迎“爆发期”

知识分享经济下半年或迎“爆发期”

在带来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的同时,分享经济的“野蛮生长”也遭遇到了发展瓶颈。新兴业态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讹人”的会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