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武汉航运中心建设面临多重挑战
2016-09-27 作者: 记者 廖君/武汉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白皮书近日发布。《报告》称,武汉航运中心将于“十三五”期间建成,到2030年,武汉将建成我国内河最大的国际化港口城市,建设成为长江中游枢纽港和中西部“海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05年提出建设构想到2016年的11年间,武汉航运中心处在“促进中部崛起”、“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机遇的叠加期。

  特别是2014年9月底,国务院公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文中29次提及武汉,明确武汉为中游航运中心,武汉在国家的战略地位跃然纸上。

  相关专家介绍,依托“九省通衢”的自然禀赋和近年来武汉新港的建设发展,武汉建设中游航运中心,在交通区位、港口航线规模、船舶制造、科教人才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武汉新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董政说,根据规划,到2020年,航运中心港口吞吐能力达3.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50万标箱,到202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2万标箱。“最终,中心将建成汇聚集装箱运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与教育基地、信息服务基地等六大基地,以及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港口经济枢纽等三大枢纽为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航运中心。”

  不过,武汉航运中心的建设也面临下游航道过浅、货源不足、物流转运不畅等多重挑战。能否有效这些“短板”,将是武汉推进航运中心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关负责人坦言,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航运要素配置能力不强,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交易等航运服务业务规模尚小;二是垂江疏港公路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存在瓶颈,铁水联运的路网建设和交通组织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未解决;三是安庆至武汉的6米深水航道尚未开工建设,制约了大型海进江船舶直达武汉,江海联运船型尚未推广;四是港航物流企业小、散、乱格局尚未改变,创新驱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

  其中,物流速度慢是当前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铁路和水运衔接的“最后一公里”尚存在障碍。在原铁道部规划下,武汉铁路货运的中转基地位于东西湖区,此处距离武汉水运港口最核心的新洲区阳逻港,尚有超过60公里的车程,并无铁路直达,无疑将增加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武汉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说,如何把加快市场主体建设做实,培育大型港航企业集团,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重点。目前的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应加强武汉及周边沿江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布局临港产业集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华雄建议,还应该明确长江中游经济带内各城市、各交通部门在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具体推进相关的港口协同发展、运输方式衔接等问题;对武汉航运中心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项目安排等做出宏观决策,对规划建设等重大决策问题进行审核和协调,并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此外,朱华雄说,可以考虑以杨泗港武汉新港及武汉中心城区金融商务聚集区为重点,以面向长江等内河航运服务为主体,积极拓展航运金融市场,重点发展航运结算市场、信贷转让市场、航运保险市场,开展航运债券期货交易试点,加快实现长江中游航运业与金融业的有机融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独角兽”平台纷涌分享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