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卡塔姿娜·科兹拉的总体艺术
2016-07-15 作者: 玛瑙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夏日童话 (Summer Tale)

女歌唱家·化身(Diva.Reincarnation)

啦啦队长(Cheerleader)

    在过去数十载成名的女性当代艺术家中,卡塔姿娜·科兹拉(1963年生于波兰华沙,现工作并生活于华沙)无疑可归入人格最富多样性的一列,其作品拥有出人意表且独特的自我进化特质。正是这种模仿特质使她得以毫不犹疑地穿梭于雕塑、装置、行为艺术、摄影和录像艺术的场域之间;这些场域乃是科兹拉特有工作方式的表达,以一种前所未有且未经删减的方式探索了艺术家“自我”的多个角落,同时也是她生活方式的延伸。它们形成了一系列混合物,艺术与生活在其中彼此交叠、附着、滋养,同时又不停竞逐,以期构建(如果可能)并解构一个不断重新发明自己的女人的肖像,其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她自身。科兹拉的话语亲密且疏离,个人化与普世化兼备,性别特定却又跨越性别。她的作品一方面体现出艺术家所拥有的混合不同艺术体裁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展现出其人格的语义暗示——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在其中遭遇、碰撞且时而彼此毁灭。上述交锋又催生出存在的全新可能性,在其中高与低、地下与主流、朴素天真与烦扰不安、讽刺性与戏剧性相互模糊混淆,创造出视觉上的二元对立;以上对立进一步触发了观者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强调——这些问题直面艺术的本体论维度,同时在伦理、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层面上探讨了广义的存在。科兹拉从不回避任何话题。她是自己的演员、观众和缪斯。正是这种罕见且毫不妥协的坦率态度,使她成为了自己艺术创作领域中的领军人物。

  自其伊始,科兹拉的作品便以一种横空出世之姿震惊了波兰及全世界的当代艺术圈。《动物金字塔》自1993年起便驰名世界(同时也臭名昭著);因其所使用的总体艺术创作方式,科兹拉总被人以一系列不同方式的针对并标识。始自《动物金字塔》的理念,包括对于死亡以及杀生权利的反思,在非常亲密的作品《奥林匹亚》中得以具象化——普世化的思考不幸与艺术家个人的疾病经验相遇。这件作品挑战了无常的概念,同时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存在,并对女性躯体完美无瑕的固有观念提出了质疑。这等对于女性躯体在审美和预期上的颠覆也是《澡堂》的核心主题之一。而《澡堂》的完美姐妹篇《男澡堂》则可能是艺术家最受盛赞的一件作品;在作品中,伪装下的女性躯体占领了男澡堂这一神圣领地。通过隐形摄像机和隐藏的身份,科兹拉构建了一片她自己的“临时自治区”;通过乔装成男人的方式,她得以摆脱男性注视的权力管辖,然而(她)他却也因此自相矛盾地成为了主宰男澡堂的等级制度的一部分。

  在系列作品《在艺术中梦想成真》中,科兹拉试图通过针对自我人格假设延展方向的荒谬化解析,来解开自身人格的谜题。该系列作品表现了艺术家欲将自身作为试验品的渴望,她对艺术不知疲倦的投入,以及勇于扮演一系列不同角色(既包括困处笼中的孤单歌女,也包括有时愚蠢多过性感的啦啦队长)的无畏精神;作品中科兹拉的形象是个青春期少女,却又极端女性化,同时代表了常见的和平秩序恢复者以及制造麻烦的“他者”。《在艺术中梦想成真》反映了身份的可塑性,以及纯粹的意志如何能够将潜在性的投影转化为“真实”的经验制造,从而开启一系列有关更广泛议题的对话(议题既包括不同性别之间沟通的匮乏,也包括我们在内部和外部对于“他者”的接受与容忍)。在这许多现实与虚构的互动中,科兹拉对于自我探索的兴趣在《选角》中到达巅峰。《选角》是一系列过程,而非一件完整的作品,“真实”的科兹拉在作品中寻找“虚构”的科兹拉。《选角》从未定型为一件具体作品,和科兹拉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它是一件“后设作品”,并通过悬而未决的有意设定,向自我认知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科兹拉的作品是一个多面棱柱体,并远远超出了自我指涉的范畴。例如,《春之祭》以老年人的躯体作为出发点,强调了艺术家对于打破固有观念和既定边界所持有的兴趣;《脸》表现出艺术家对舞蹈的痴迷,作品聚焦于舞者的脸,这些脸在某一瞬间似乎要挣脱开舞者的躯体而逸去;科兹拉最近的作品《寻找耶稣》是一部纪录片,其中神圣与世俗的维度交织,信仰与怀疑共存,作品里救世主的形象不过是一种托词,借以反思多样性如何影响并塑造出一系列新的生活、信仰及行为方式;这些方式实乃人类超越自身局限的欲望的变体,虽然也许不被大多数人所赞同,却理应得到尊重。

  科兹拉的全部作品包罗万象,却又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深刻地彼此关联,并共同作为科兹拉导演并出演的总体艺术的一部分而存在。通过自身不间断的嬗变,科兹拉不停地给自己以及她的观众带来惊奇。同时,她又通过这一方法来摆脱僵化的定义,并使自身永远处于“生成”的状态之中。

  ●关于艺术家

  卡塔姿娜·科兹拉(Katarzyna Kozyra),1963年生于华沙。她是一位雕塑家,摄影师,行为艺术家,电影制片人,录像装置制作人和艺术行动发起人。1993年,她毕业于华沙美院雕塑系。1998年,她在莱比锡版画与书籍艺术高等学校,师从赫尔穆特·马可(Helmut Mark)教授,于新媒体部读完研究生。2011年,她在华沙美院获得博士学位。

  科兹拉的言行,对新波兰艺术运动,即著名的批判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深刻地影响了波兰的当代文化,常常在国际层面,作为一个起点,引导更宽广的讨论。2013年,美国的《赫芬顿邮报》,称其为“新千年最重要的10位女艺术家”之一。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科兹拉的作品曾在世界上多个大型机构和博物馆展出,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西德尼双年展, 釜山双年展,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美术馆,斯德哥尔摩文化宫,阿纳姆现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特拉维夫CCA等等。

  她曾获得波兰的Paszport Polityki大奖(1997),文化和国家遗产部大奖(2011),并在第39届格丁尼亚电影节上,以其对实验性电影《X计划》(Project X)的构思,而荣获波兰电影学院/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奖。1999年,她以一部在波兰馆放映的录像装置《男澡堂》,而获得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荣誉奖。她获得多项基金资助,如德国学术交流奖学金(柏林,2003)和柯斯丘什科基金会奖学金(纽约,2000)。2012年,她成立卡塔姿娜·科兹拉基金会,旨在为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女性活动,提供支持。

  ●关于展览

  卡塔姿娜·科兹拉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将于2016年7月16日在北京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展览,由以北京为基地的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玛瑙(Manuela Lietti),以华沙为基地的卡塔姿娜·科兹拉基金会总监兼策展人安娜·瓦莱夫斯卡(Anna Walewska),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沈宸三人联合策展,由波兰文化和国家遗产部提供部分赞助。展览集中回顾了卡塔姿娜·科兹拉艺术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作品,涉及科兹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所实验和探究的所有重大问题。(自我)认同,身体,女性肉体性、作为当代概念的美与社会性别,与“他者”惯常费力的相遇,这些在卡塔姿娜·科兹拉的全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议题,让艺术家不只在波兰,也在全世界,成为了一位广受赞誉亦备受争议的当代艺术家。这归功于她在如此广泛的议题上所作的贡献,科兹拉也成为了让波兰艺术走向国际艺术领域的一个关键人物,让她成为了全球当代话语舞台上的活跃角色。

  《动物金字塔》,这件给科兹拉带来国际声望、并标志着她从此登上了当代艺术舞台的作品,将在现场部分得以再现。通过展出此前未曾公开的档案材料和素描等,展现了这件科兹拉最受争议的艺术作品的最初创作过程。四部选自“在艺术中梦想成真”系列的录像作品(《啦啦队长》《女歌唱家·化身》《魅影歌声》《夏日童话》,将重点展现艺术家的自我定义,以及与这一突破刻板印象和固定社会角色的过程有关的边界。《男澡堂》,其第一次展出是在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并为科兹拉获得了荣誉奖。此次将展出一部录像和挑选的录像静止画面。《选角·莫尔》,一个关于科兹拉的自传体电影的项目,将与她最近进行的项目《寻找耶稣》,并列展出。《寻找耶稣》是一部纪录片,科兹拉在片中并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个透过那些相信自己是当今弥赛亚的人的视角和行动,来调查耶路撒冷综合症影响的观察家。自我讽刺和嘲笑是《侏儒画廊》最明显的特色,一系列的艺术干预,意在重新定义或至少从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全球艺术市场和艺术史。这次展览,还将为科兹拉献给舞蹈世界的两部主要作品,《脸》和《春之祭》,进行场域特定的全新安排。

  此次展览通过强调科兹拉的行为性特质中特殊而又普遍的本质,以此比照中国的行为艺术实践和中国当代艺术的脉络。科兹拉的路径是将特定方法论运用到行为表演、纪录片、电影和摄影加以混合后的结果,并为艺术本身塑造出新的轨迹。这样一种混合类型,在和科兹拉同代的中国艺术家中很少见到,而这让她所作的贡献更有价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三高”重压拷问中国粮食安全

“三高”重压拷问中国粮食安全

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量维持在高位,且在粮食进口中话语权缺失、行业协会组织较为松散等问题值得警惕。

·顶风作案 长江黑码头死灰复燃侵蚀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