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千亿级产业带动经济转型
2015-06-24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作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徐州市10多年来一直走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以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作为徐州转型发展的新起点,徐州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4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跃居江苏省第五位,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物流商贸旅游、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等六大产业实现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淮海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极与先导拉动区作用进一步增强。

  龙头带动 铸就“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进入新世纪,一方面,徐州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已探明储量仅够开采50年,‘以煤兴市’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徐州传统产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风光不再,一批小型机械厂、化工厂破产倒闭,一批产业工人下岗、失业。”徐州市委书记的曹新平说,“徐州当时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历史关口。”
  徐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确立了“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的转型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崛起,全面布局六大千亿级规模产业板块。
  “依托资源起步,就是要充分发挥徐州在传统产业领域所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导‘巨人’率先突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曹新平说。
  上世纪90年代,徐州装备制造产业格局“散、乱、小”。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徐州将几家市属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成立徐工集团。从此,为徐州装备制造产业找到了“领路人”。
  “徐工集团这些年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发展成为一家千亿元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主导产品销量创造了两个全球第一、12个全国第一,跃居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五强,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
  徐工的裂变式崛起,撑起了一个城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脊梁。在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整体推进中,徐州培育出一批优强大企业和众多“小型冠军”式企业,吸引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罗特艾德等数十家外商独资、合资工程机械企业密集落户。2009年,徐州装备制造业率先实现千亿元目标。2010年,徐州荣膺全国唯一“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
  2014年,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3200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以上企业3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高地。
  徐州冶金、建材产业走的也是龙头带动之路。在东南钢铁、牛头山钢铁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徐州冶金产业以铜山利国、柳泉和贾汪江庄、青山泉为核心发展区域,取代原先散布全市的小钢铁厂,通过企业集约模式形成产品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以大屯铝业等企业为龙头,形成“铝-铝型材”、“铝-铝板-铝型材”、“再生铝-铝型材”等多条产业链,完善从电解铝-铝加工-铝深加工的产业体系。
  转型之役打响后,徐州陆续关停并转200多家水泥厂,涉及400余条生产线,并于2009年在全省率先淘汰了立窑产能,同时积极推进3个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建设,将优势资源集中到淮海中联、徐州中联等骨干企业上来。通过配备国内外一流的生产线,推进节能减排,将单线生产能力提高到360万吨,两条生产线即可完成原先全市的产量。

  中心集聚 打造淮海经济区第一商圈

  如何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城市”向“现代服务业城市”华丽蜕变,一直是徐州人的内心渴望。
  着眼于“淮海经济区”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徐州市将物流商贸旅游业作为甩开资源谋发展的重要发力点,2014年,实现产值近3000亿元。
  徐州重点打造了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生态商务区、亿吨大港作业区等为主的“六大物流园区”,以徐州观音机场为代表的“三大物流基地”,以铜山、贾汪为代表的“四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物流为龙头,城乡配送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港口物流、城市保障物流为配套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目前,徐州各类物流企业达1100余家,物流完成的总价值超过500亿吨公里,位居淮海经济区榜首。
  徐州市提出打造中心商圈为代表的现代商贸设施,建成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现代商圈和新城区、高铁生态商务区等城市副中心。
  目前,“市中心商圈”已形成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辐射半径达200公里,可覆盖苏鲁豫皖10多个城市,外来消费者消费量占中心商圈总量的30%以上。
  伴随中心集聚能力的提升,徐州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创新求变 挖掘传统产业新的增长点

  徐州是江苏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此为依托,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一直是其传统优势产业。
  “我们将发展思路从单纯注重农业一产调整为注重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引导农业生产与加工企业上下对接,将农产品加工由浅做深,形成地区集聚特色,并拉长产业链条,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徐州市市长朱民说。目前,徐州形成了“一大基地、五大产业”格局。
  一大基地,即设施农业基地,连续多年实施“2020”工程,每年新增或改造20个万亩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和20个规模养殖场,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9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20%,连续10年全省第一。
  五大产业:一是以邳州、丰县、睢宁为重点的林果产业,木材加工企业2500多家,邳州市成为全国四大胶合板生产基地;二是以邳州、贾汪为重点的大蒜产业,加工企业500多家,年产值超70亿元,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大蒜产业经济带;三是以丰县、沛县、铜山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栽培总面积1亿平方米,总产量100万吨;四是以铜山、丰县、新沂为重点的奶牛产业,通过维维集团、绿健乳业等大企业带动,奶牛养殖7.5万头,牛奶年产量26万吨,占江苏总产量的43%。
  煤盐化工业是徐州创新战法打造的一个千亿级产业。徐州沛县煤炭占江苏省总储量的60%,周边半径50公里范围内,岩盐储量250亿吨,是目前国内同时占有盐资源、煤资源和煤盐化工配套产业资源优势的少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煤炭产业一直存在低附加值的问题,倒逼沛县拉长产业链条,创新战法,提升附加值。
  “一吨煤变成焦炭增值1.3倍,转化成化工原料增值10倍以上,链条再往下走形成工业产品,最终增值30倍以上。而且,在煤化工产业链上,上游产品和排放可转为下游原料,实现了每一块煤炭资源‘吃干榨净’、附产品和废弃物全资源化利用。”沛县县委书记李晓雷算起煤盐化工经济账如数家珍。
  短短几年,沛县跻身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昔日成堆的黑煤白盐完成了“黄金延伸”,身价倍增。
  沛县煤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只是徐州煤盐化工业的一个精彩缩影。“目前,邳州市已搭建了4条绿色集群的煤化工产业链,形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并向500亿元产值规模迈进。”邳州市委书记王强说。
  能源产业是徐州创新求变重获新生的又一千亿级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徐州市一大批稳产富产矿井相继进入衰老期,敲响了资源枯竭的警钟。传统能源龙头企业徐矿集团,面对10余对矿井持续减产,数对大型矿井关张停产的严峻局面,主动向外发展,探索异地创业。
  目前,徐矿集团已经构建了新、甘、黔三个省外基地,并运营管理孟加拉国最大的煤矿,获得100多亿吨的煤炭资源,相当于再造了3个徐矿。并走上做长做宽“煤-电-建材”产业链,打造煤电能源一体化和煤炭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发展之路。
  在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徐州市大力推动新能源企业跨越式发展,积极开拓发展以多晶硅光伏、风力发电和节能环保为标志的新能源产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形成了从多晶硅到铸锭、切片再到太阳能组件和电站集成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一大批骨干企业,培育了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拥有全球单体最大的铸锭、切片工厂。
  2014年,徐州能源(含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形成了“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新能源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格局。

  本稿件由周国洪、李晓雷、陆金玉、董俊、吴绍山、钱贺进采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徐州赋
· 徐州:商贾云集地崛起淮海经济核心城
· 我国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在徐州颁发
· 绿地地铁产业首单花落徐州
· 徐州香包亮相非遗博览会
 
频道精选:
· 【思想】景区门票喊涨不能脱离法治语境 2013-06-14
· 【读书】联想国际化之路 2015-06-19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奶农遭遇乳业转型阵痛 收购价每公斤仅1元 2015-06-2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