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借道结构化产品积极入市
2015-04-15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节节攀升的A股股指,正令各路资金疯狂。

  牛市氛围中,外围资金正通过多种渠道进入股市。记者获悉,尽管此前被传已对伞形信托收紧配资,但银行资金目前正通过发行结构化的资管产品进入股市,其入市渠道也日趋多元化。

  结构化产品渐成“主力”

  此轮牛市中,市场各方均认可的一个观点是,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金入市推动的。去年年底,在市场大幅上涨的过程中,通过银行和信托渠道入市的伞形信托配资更一度是市场主流的配资方式之一。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继光大银行(5.53, 0.08, 1.47%)后,又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其伞形信托业务的配资杠杆比例调整至1:2,对应的预警线和平仓线仍为0.90和0.85,取消原有1:3和1:2.5的杠杆比率。

  不过,尽管部分银行已经出招对资金入市去杠杆,但据记者了解,在伞形信托渐渐式微后,银行资金正通过发行股票结构化产品的渠道迅速进入股市。

  有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银行发行的投资股市的结构化产品多为银行与私募、基金子公司等合作的形式出现,以资管产品的形式面对客户。在这类产品中,一般由机构提供劣后端资金,银行提供优先资金,而银行客户通过认购产品的优先收益权获取固定收益。

  在这类模式中,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致为6%,而银行和私募等机构从中收取的管理费用约为1.5%-2%,因而相较于券商融资业务中8%-9%的融资成本,通过该类方式配资的资金成本约为7.5%-8%,相对更低。而通过该类产品入市的银行资金给予劣后端的杠杆比例大致在3倍左右。也正因为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稍高的杠杆,使得这类方式迅速风行,渐渐成为银行资金目前入市的主流。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持续下降,而股市火爆的行情对于银行资金的吸引力非常大,银行通过资金输出获取收益的需求很难被遏制。”

  入市渠道多元化

  事实上,除了伞形信托和发行结构化产品,银行资金入市的渠道正变得更为多元。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经理向记者表示,银行一直青睐两融受益权的投资,“尤其牛市启动以来,通过投资券商两融受益权的银行资金也非常可观。”

  当然,银行资金入市的渠道还不止于此,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也成为另一部分银行资金入市的方式。银率网分析师指出,由于股市火爆,各家银行也加大了挂钩股指的保本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近期挂钩沪深300(4425.975, -12.21, -0.28%)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明显增加,建议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股指不断上涨,有不少机构已对不断亢奋的市场表现出担忧。朱雀投资就指出,虽然中长期牛市格局未变,但二季度市场调整或不可避免。对于此,银行资金似乎也有所预见。

  前述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通过发行结构化产品和借道伞形信托入市的银行资金占比最多,但银行也已经开始将入市资金的投资进行多元化配置,“比如参与投资打新产品、定增和并购等项目,银行正通过和其他资管机构的合作拓展资金用途并分散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借道结构化产品 银行资金积极入市
· 政策性银行内部业务边界仍待厘清
· 利益输送牵出银行“内鬼”
· 利益输送牵出银行“内鬼”
· 光大银行托管业务规模28361亿
 
频道精选:
· 【思想】牛市风险:嫩韭菜也是韭菜 2013-06-14
· 【读书】如何保持持续的专注力? 2015-04-02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利益输送牵出银行“内鬼” 2015-04-1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