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这地感觉就得靠化肥撑着
2015-04-08    作者:王建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记者在黑龙江部分地区调查发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是东北农田普遍面临的通病。用当地农民的话说,地越来越“馋”了,必须用更多的化肥来“喂”饱它,才能保证粮食不减产。

    黑龙江省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近几年,粮食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其中化肥使用量增加导致的增产作用不容忽视。据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处处长张喜祥介绍,黑龙江省化肥使用量稳中有增,预计2015年化肥需求总量约为480万吨(不包括垦区),比去年增加20万吨。

    正值黑龙江省备春耕高峰之际,不少农民已把化肥买到家。富锦市种粮大户柳军力已经备好了化肥,8万多斤化肥就像一座小山。今年柳军力水稻种植面积达80多垧地(一垧折15亩),每垧地化肥用量在1100斤左右,包括2袋钾肥、4袋二铵、2袋尿素、3袋硫酸铵,还有一些硅肥等。而在前些年一垧地化肥使用量在七八百斤。      

    谈起种地化肥的投入,黑龙江五大连池市种粮大户常德印告诉记者,过去种地化肥上的少,一亩地也就二三十斤,现在随着种地规模的扩大,化肥就投的多了。这几年一亩地化肥投入量每年都得增加三四斤,否则就感觉粮食就要减产,心里不踏实。  

    对化肥的使用,黑龙江省同江市绿农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刚有更深的体会,该合作社经营000多亩地。刘刚说,农民种地规模越大,越敢投入化肥,现在规模经营,主要是靠化肥提高产量,像他这样规模大的合作社化肥使用量,要比种地少的农民高出10%左右。

    “现在农民种地感觉就是靠化肥撑着,我们也知道化肥使用的多,会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板结,但这就像抽大烟一样,不用不行,种地离不开化肥。”刘刚说。

    近日,农业部宣布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化肥的使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并且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如何才能减少化肥使用量?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农民把整个生长期的化肥施用量都拿到播种期一次性使用,这种号称“一炮轰”式的施肥方式带来较大危害。一些基层农技干部告诉记者,实际上由于施肥方式落后,农民大量使用化肥,产生的实际效益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据刘刚和常德印等种粮大户介绍,目前他们的施肥方式主要是种植之前一次性施肥。

    “苗刚出来时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营养,而氮肥上到地里后很容易蒸发,变成氮气,等苗长大了营养流失的也差不多了,化肥的真正利用率也就60%左右。”柳军力说。

    黑河市农业局副局长李维波介绍说,分层施肥或分阶段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率,从而减少化肥量,但一些种粮大户对此表示,人力成本也会随之大大增加。

    “假如少用200斤化肥,采取分阶段施肥,那么人力成本就得多花300多,农民还是选择多施肥”。刘刚说。

    农家肥的使用可以提高地力,也可以实现绿色有机无污染,但大规模的使用农家肥不现实。柳军力说:“农家肥对减少污染提高地力,确实有很大好处,但一方面没有那么大的量,另一方面运输成本高,要想大规模使用,政府可以给补贴,提高农民使用农家肥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污染,黑龙江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但一些种粮大户心中仍存疑虑。一些种粮大户告诉记者,有机肥投入量太大了,一公顷地要比现在化肥用量多出将近一倍,如果大规模使用,施肥的机械也得换,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始推广,通过对土壤取样,化验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缺什么补什么,避免盲目施肥。不少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认为,应对此加大推广力度防止“化肥过度依赖症”。黑龙江农垦五大连池农场生产科科长李明东说,通过测土配方,实现精准施肥,对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有重要推动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第一现场]个体农户唱主角 种粮又成“香饽饽”
· 财经记者的2014:种粮不挣钱 国人饭碗怎能端稳
· [第一现场]种粮为何还是靠天吃饭?
· 种粮大户:“种粮补20元,不种粮补160元”
· 种粮大户:“种粮补20元,不种粮补160元”
 
频道精选:
· 【思想】职业年金不应只有"体制内"利好效应 2013-06-14
· 【读书】如何保持持续的专注力? 2015-04-02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农民工回流倒逼企业招工比拼软实力 2015-04-0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