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崇州:一场留得住乡愁的旅行
2015-02-04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如果有一双“眼”能看清一个城市千年存留的历史文化;如果有一群古镇青瓦粉墙,飞檐翘角,能盛放你内心浓浓的乡愁;如果有一条路能带你走进春天深处,那就是崇州。

  罨画池:不仅是“红楼梦”取景的地方

  对崇州而言,最美的那双眼睛无疑乃是罨画池公园。
  罨(yǎn)画,色彩斑斓之意。曾为“83版红楼梦”顾问的著名民俗专家邓云乡先生回忆起剧组当年在罨画池公园选景时,生动地描绘出了它独特的园林韵味:如果你看惯了北京宫廷式园林和苏州、杭州江南私家园林,一走进罨画池,马上便有一种面目一新之感。见了罨画池,顿时觉得有一种浓郁的高古画意扑面而来。
  可以想象,就在那唐时画境、池波碧影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影曾多次笑语欢歌,流连忘返……
  罨画池始建于唐,兴于宋。起初,它是官署花园,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亦曾称“东亭”或“东湖”。虽历经元明清三代,至今依然不改唐宋时期的园林风韵。
  琴鹤堂、问梅山馆古朴典雅,湖心亭、望月楼波光艳影。当你在这些景点之间穿行,或云墙环护、花木掩映;或曲径通幽、枝叶相接,耳边是否会想起当年杜甫为它写下的诗句: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罨画池还是南宋诗人陆游魂牵梦绕的地方。“流落天涯鬓欲丝,年来用短始解奇。无才藉作长闲地,有懑留为剧饮资。(《初至蜀州寄成都诸友》)”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的陆游,于公元1173年起,先两后次出任蜀州通判。
  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东阁红梅的幽香扑鼻,唐安道上三千官柳的妩媚堆烟,罨画池边的曲径通幽,城东百亩东湖的烟波浩渺,蜀州万千风物给了诗人莫大的慰藉:“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
  后世崇州人为了缅怀和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在罨画池畔修建了陆游词。至今,这里仍是除绍兴外全国唯一纪念陆游的专祠。祠内文史资料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华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
  除了池水和祠堂,罨画池还有四川省保存最完好的四座文庙之一——州文庙,飞檐翘拱、桂香十里……他们,共同构成了罨画池的文气,也承载了崇州这座古城的光荣与梦想。  (丛萱)

  古镇“金三角”:追忆往昔的风华

  崇州有全国罕见的古镇“金三角”:街子镇、怀远镇、元通镇,布局在10公里范围内,背靠龙门山,面向川西平原,岷江大小支流穿梭其间。这其中,街子镇青瓦粉墙,山水相绕;元通河流汇集,临河听风;而怀远古镇至今商贸集聚,美食飘香……
  “五代设永康,万历成街子”。街子镇地处道教圣地青城一百单八景的凤栖山下,有“明清建筑活化石”之誉。
  街子有山,闺名“凤栖”,山有古寺,始建于晋,清康熙御题“光严禅院”。古寺与朱明皇家渊源深厚。相传朱元璋叔父悟空和尚曾在此修行,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 败给叔父朱棣以后,也在此避难。如今大雄宝殿前还留有朱元璋御笔亲题“纯正不曲”四字,一枚阴文印章上的“洪武御书”清晰可见。古寺的镇寺之宝是朱元璋御赐的《洪武南藏》,至今还保留在四川省博物馆。民国时期,尹昌衡、林森、于右任等国民党政要于此留有不少笔墨。
  街子有水,名唤“味江”。据清嘉庆年间的《崇庆州志 山水》记载,相传蜀王征西蕃到了街子,有当地人献美酒给蜀王,蜀王感念将士辛苦,将美酒投入江中,让三军将士共饮,于是得名“味江”。味江之滨有地名曰灯盏窝,这里曾是北宋四川农民起义军王小波、李顺的大本营之一,至今还留有“圣灯高照”的传说。
  街子是《全唐诗》中自成一卷的诗人  唐求的故里。诗人1000多年前手栽的银杏树,至今仍在银杏广场吐瑞喷芳。旁边5层20余米高的字库塔,述说着古镇崇贤尚文的遗风。
  怀远是崇州西北重镇。唐代,这里是汉族和吐蕃羌族的接壤重地。唐后历代皆于此设关防御。怀远镇得名于《中庸》“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柔远人也,则四方归之;怀诸侯也,则天下畏之。”故名怀远。康熙五十五年(1790年),清政府设分州治于此,怀远遂繁衍至今。
  怀远自古水陆交通发达,商贸繁荣,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之一,有“搬不空的大邑,楔不爆的分州”之说。清末,怀远成为崇州西北部山区和坝区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各种山货物资顺文井江而下,入岷江进长江,被运往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客商在此建起了会馆,江西、山西、陕西、广东、黄州、阆州六大会馆颇有影响,现今保存完好的林氏宗祠,便是清代道光年间福建客商移民怀远的见证。
  元通是成都市十大古镇之一。晋时为水渠乡,后曾有永渠、涌泉、通议等称谓,1940年定名为元通镇。镇上有古刹圆通寺,镇名即由此而得,“圆通”衍变为“元通”。
  元通四河交汇,是古代崇州水上航运的重要码头。干五里河、味江、泊江在这里与文井江汇集,素有富庶水乡之称。极盛时期,海内外客商常驻于此,镇上有陕西、广东、江西和湖广会馆。
  元通镇麒麟街的木铺面、黄氏公馆,罗家大院的老建筑以及精致的小姐楼、走马转角楼,无不记录着古镇昔日的繁华。法国人的当铺遗像,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镌刻着元通镇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贯通。号称“川西第一索桥”的铁杆桥,半边街前的永利桥,造型别致。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成就了元通最引人入胜的魅力。
  元通古有号称“川西春台会”的元通清明会,每至会期热闹非凡,方圆数十里百姓趋之如鹜,恰如宋人笔下“清明上河图”。但是,在历史的沧桑变换中,元通的繁华渐次褪变为传说,却又引无数雄心欲拂岁月蒙尘,复原古镇往昔风华,着实令人期待。 (丛萱)

  重庆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花海重庆路  赵亮/摄

  每到春天,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公路”的重庆路沿路盛开,宛如一场乡村盛宴。当春风吹过,花随地势流动,有如花海。每年3月初,“中国成都自驾赏花节”便在这里等你如约而至,赏花节将持续到4月中旬。这一个月中,正是春花盛放时节。
  重庆路贯穿崇州南北,跨越街子、三郎、怀远、道明、王场、白头等乡镇,路线全长42公里,穿越丘陵、平原,玉带一般镶嵌在崇州腰部。
  在重庆路最美的一段,你可以看见满地的金黄辉煌铺展到天边,恍如到了诗人们向往的黄金国。尤其当风轻轻一吹,那黄金国涌起的朵朵浪花便起伏出无数波痕,天地间,一圈圈金色的涟漪随风铺展,随风荡开……
  很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桃源。在这样的花海深处,与最爱的人,在春天最温柔的怀抱里,沉醉一回。 (杨虎) 

  稻香环线:10万亩良田演绎诗意田园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的诗意田园,在八百多年以后的一个夏天,被人们在西蜀崇州遇见:一条长达58公里的稻香环线,沿途串起100多平方公里川西农村风情。
  周末,小雨,从成都出发,沿成温邛高速公路驱车1小时,就来到稻香环线第一站  桤泉镇。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车行美丽的乡村公路,静静流淌的桤木河,倏忽而过的雨中小景,让人有一种想高歌一曲的冲动。
  沿着被太阳花铺出的一条条小路,我们来到一座座高标准建设的农业大棚。大棚里已经是硕果累累,黄葡萄、紫葡萄、绿葡萄,挂上了晶莹的雨珠,慢慢地从葡萄上滴落,泛着诱人的光芒。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摘一颗葡萄剥开,鲜嫩的果肉让人馋涎欲滴,放入口中甜蜜即化。
  摘完葡萄,我们继续前行,来到附近的荷风水寨。千亩荷塘接连成片。风轻轻地拂过荷叶,好像海浪翻滚着,大滴小滴的雨珠,噼噼啪啪地打在荷叶上,就像是一盘盘散落的珍珠。紧邻荷风水寨,是古色古香的川西林盘“余花龙门子”,竹影婆娑,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在竹林中时隐时现,一座座青瓦白墙、穿斗结构的川西民居小院古风犹存,让人顿时忘记酷暑的湿热。
  沿稻乡环线顺时针行驶至白头镇,一处水波荡漾、桃林掩映、曲径通幽、鲜花盛开的所在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就是围绕2.7公里河段打造的桤木河湿地公园。大面积耕地上种稻种藕种果木,全部按照有机绿色的标准进行管理,既娱游人又惠乡农。
  前往隆兴镇途中,雨停了,朵朵白云漂浮在远处黛色的山腰上,脚下阡陌纵横,稻穗颜色青黄青黄,阵阵稻香扑鼻而来,仿佛还在积蓄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近年来,崇州市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而精心打造的“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此时正向游人绽放最绚烂的风采,“稻香环线”,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绝对会让人从此保存经久难忘的记忆。
  怀旧的坝坝电影、精彩的藏族锅庄,独特的崇州风味美食,来到离成都最近的隆兴镇藏羌旅游小寨  多禾寨,观藏羌建筑风格,感藏羌民族文化,购藏羌精美饰品,喝青稞酒酥油茶,美味的手抓牦牛肉尤其让人难忘。据藏家老板介绍,手抓牦牛肉是藏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食,因食用时用手将烹制好的牦牛肉块抓在手中割食而得名,每到旅游旺季,家家人声鼎沸。
  宜种、宜养、宜居、宜游。在这条几十公里长的稻香环线,农业,这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产业形态,正以其无比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颠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与刻板,持续演绎出让人惊艳的丰富与和绚烂。 (夏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电子信息产业领航 崇州工业实现跨越
· 图说崇州•城市影像
· 崇州赋
· 崇州:西川第一府 巴蜀小江南
· 崇州农技超市“一站式搞定”涉农难题
 
频道精选:
· 【思想】改革创新是农业现代化根本动力 2013-06-14
· 【读书】你我都是“资本家”,或大或小 2015-02-03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宁夏征地第一案:国企老总以司法"潜规则"搞垮民企 2015-02-0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