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的2014:“刚性兑付”之殇
2014-12-30    作者:记者 钟源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站在2014年的尾巴上,回顾一年来自己一上西北两下江南的采访经历,猛然发现自己的主跑方向信托和债券市场出奇的相似。出现问题的产品似乎都在演绎着从“野蛮发行”到“集中到期”最后无奈延期维权的轨迹。肌理抱恙诊断病因细心人不难发现,其源头最终都可归结于“刚性兑付”这个“潜规则”。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金融机构对所发行的非信贷类金融产品承担本金与利息的支付安全保证。在信托界,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而已。

    信托的本质是得人之信,受人之托,履人之嘱,代人理财。作为现代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托,自然应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匹配,高收益隐含高风险”这一资本市场投资的铁律。然而2005年前后,在处理金信信托、庆泰信托等事件的基础上,监管层逐渐形成了一种思路:对于出现问题的信托计划,要求信托公司根据委托人初始出资金额而非投资结果确定最后的兑付金额。彼时,监管层要求各信托公司不出现单个信托产品风险,实质上是要求“确保到期资金的支付”,这便是刚性兑付的端倪。

    其实,业内普遍认为,信托行业之所以有最近的“黄金十年”,得益于“刚性兑付”原则的保证。“因为对投资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投资品种,而信托又没有什么风险,收益也不错,这样的话,大家都会来买信托产品。”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旸表示。

    时过境迁,信托业也难逃“成长的烦恼”。“刚兑”在信托刚出生时是其法宝,然而在野蛮成长之时也因此带来了“后遗症”。2014年,对于信托这个被誉为业内“土豪”来说,近1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数以万亿计的产品集中兑付压力,再伴以房地产、矿产和艺术品信托的“拖油瓶”让信托的“刚性兑付”面临生死劫。

    无独有偶,2014年的中国债券市场,也颇不宁静。自从今年3月4日,主营光伏设备的*ST超日一纸公告“创造了历史”之后,债券圈,尤其是中小企业私募债更是重灾区。在中国有“欠债还钱”一说。与信托相比,债券的“刚性”更强。然而,以2008年“4万亿”投资为代表的监管层“放水”,滋润了融资圈。不过,“借了债是要还的”。在宏观经济下行、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当巨大的地方债务负担遇上“三期叠加”,让政府也忧虑其信用背书的风险,于是乎城投债面临了生死劫。(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财经记者的2014:博客 变味了的“房”
· 财经记者的2014:好稿虽美 众口难调
· 财经记者的2014:种粮不挣钱 国人饭碗怎能端稳
· 财经记者的2014:希望能源圈奔腾的心还在
· 财经记者的2014:在高大上的会场里“上蹿下跳”
 
频道精选:
· 【思想】“突袭”限购事小,政府失信事大 2013-06-14
· 【读书】探寻阿里帝国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冀中突围:打造“高端物流生态圈” 2014-12-3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