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一个无量可考的“政府工程”
2014-12-30    作者:记者 王凡凡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因为店铺绝大部分都开设在外地,这‘沙县小吃’到底产生了多少GDP,形成了多少财税,还真的无法准确统计。”

  参加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路过沙县,“随意”且“外行”的一句问话,得到的却是上述这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

  熟悉情况的记者都记得,起码从1997年起,这“沙县小吃”就是当地政府着力推动的一个“重点工程”:这一年,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与办公室、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宣告成立,“发挥当地群众善于制作小吃的优势,着力培育‘沙县小吃’这一特色产业,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收问题”开始成为全县上下的一种共识,上升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从组织领导、营造氛围、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保障服务等方面入手,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开始实实在在地推行,包括:制定《沙县小吃行规行约》、《沙县小吃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沙县小吃经营标准化实施意见》、《沙县小吃良好经营规范》和沙县小吃主打品种的企业标准,以及沙县小吃经营标准店和示范店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并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立联络组织;把每年的12月8日定为“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宣传小吃品牌,并组织团队到上海、北京、台湾、澳门等地举办“品牌展”、“品尝会”系列活动;邀请国家级专家到沙县举办“中华名小吃”专场认定活动;加强对经营业主的培训教育,提高经营业主的整体素质;设立专门的维权办,与各地公安、工商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受理各地小吃业主的投诉,维护经营业主合法权益和沙县小吃商标专用权;为经营业主提供资金信贷、“留守孩”教育管理、劳动保障等服务;组建沙县小吃集团公司,培育各类小吃餐饮管理公司;建设沙县小吃文化城;等等。

  “沙县小吃从隋唐流传至今1000多年,但没有这一持续将近20年的‘政府工程’,就没有今天,”临时应邀接受采访的新食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贤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有趣的是,在这位“沙县小吃”新一代创业代表口中,“今天”这个词却意外地得以“量化”:

  第一组数字是关于他个人的。现年39岁的李贤锦初中毕业后开始学厨艺,1999年开始独立做生意,不过不是“小吃店”而是“饭店”即酒楼,2005年才转行做“沙县小吃”,现在县城已有2家店铺并拥持外地7家店铺的股份。

  “最自豪的一件事是,2010年我们公司曾代表福建饮食界亮相上海世博园中华美食街,在两个月时间内,日接待食客达1000余人,在33个小吃档口中列销售份额第一。”

  第二组数字是关于他的村庄沙县高沙镇小洋村的。这个历史上曾以制作丝粉闻名的村庄现有登记人口1000多个,能看到的却只有100多人且全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到外地开店了,富起来了就在城里买房子,把人都接出去了。

  “现在包括中央厨房、原料配送等这样的‘新鲜活’,政府都已考虑到了,开个店相对容易多了,不需要也没有人愿意再干制作丝粉这‘费劲不来钱’的事了。还有一个不便的就是在村里找不到合作伙伴,最近想试下‘百度定餐’,只好游说原先职校的同学加盟了。”

  第三组数字是关于“沙县小吃”的。据估算,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各省的经营店已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营业额已超过60亿元。

  “一年一度的‘小吃节’马上又要到了,现在这些事情已经不是政府而是我们百姓自己的事情了,大家都很积极。还有感觉大的政策背景也很好,一直都在提倡节俭健康的绿色生活,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以对‘沙县小吃’也都很有信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湖南长沙县试点“汽车下乡”拉动农村消费
· 福建沙县法院首创网络审判 网上审案可行吗
· 新疆奇台:从“风沙县”到全国“样板区”
 
频道精选:
· 【思想】“突袭”限购事小,政府失信事大 2013-06-14
· 【读书】探寻阿里帝国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冀中突围:打造“高端物流生态圈” 2014-12-3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