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2015经济新常态
2014-12-26    作者:记者 韦夏怡 梁倩/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乔虹:
  中国经济或于明年触底

  我们对于明年更加乐观一点,但乐观程度并不是特别强。经济增长虽然接近于趋势水平,但是还是非常地不稳定,又颠簸又易碎,并不是非常地可持续,同时就国际环境而言,很多国家仍然会看到它的增长是低于其长期趋势的,这是一个整体的环境。
  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的预测,我们把预测调整到2015年增长7%,2016年增长7.2%,这也反映了我们整体的想法:经济增速还是在一个下行通道里面,但是由于政策的无国境的增加,所以触底是非常有希望的。到2016年我们稍微乐观一些,2016年有可能会遇到的是,经济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触底企稳,一些改变措施逐渐发力,改革红利得到一定释放,改革有所好转,所以对未来还是要充满信心。
  央行降息之后,沪指一度挑战3100点,实际上反应的是对未来经济的一个预期,种种的因素叠加,目前可能股市相对来说比原来更乐观。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目前可能是进入触底过程,此前由于政策不灵活找不到底的悲观预期得到改善,此后融资融券等业务也带来新增资金,而房地产也有结构性改善。
  2015年经济增长关键要拉动内需,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宽松可望继续,政策灵活性增强,明年有望在时机成熟时降准和降息。
  今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内需,尤其是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较大,因此明年应在投资方面多下工夫,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改善房地产政策,降低房地产融资成本,以此带动投资回升。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5%,中国经济增速为7.0%,各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将出现分化。倘若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降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力上升,美国经济增长或超预期,有可能会导致美联储做出加息决定,但这一加息周期到来最早也要到2016年1月。而明年日本可能进一步量化宽松,印度、韩国、中国等经济体或继续降息,各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将出现分化。
  中国当前无风险利率水平已经下行到2013年一季度水平,但未来将继续下行,尤其是在通胀率下行的情况下,名义利率仍有下调空间,明年有望在时机成熟时降准,有望降息两次,以降低融资成本。继续降息外,央行还会不定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考虑到股市在短期之内反应可能比较激烈,从松紧适度的角度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会启用降息和降准的政策,而且还会辅之以之前的一些金融创新和政策创新,比如MLF、SLF。不过,年内并不是降准降息的好时机。近期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央行不希望年内宣布降准,去刺激短期的资本市场,同时,央行更希望稳定资本对流动性的预期。此外,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望继续减税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 任志强:
  楼市底部运行将持续至2015年四季度

  虽然随着政策的调整,房地产市场已显露回暖迹象,但是2015年如果货币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房地产投资下降趋势仍会继续。此外,在高库存的现实影响下,楼市底部运行将持续至2015年四季度。
  日前统计局发布10月份的运行数据,大家也很关心这些运行数据对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影响,从GDP的情况看,10月份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如果我们的GDP下滑成为新常态,我们担心的不是在一个低位运行,而是说它是不是今年下滑,明年还继续下滑,后年还接着下滑。
  从数据来看,2014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6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8676亿元,增长10.5%,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新开工方面,房屋新开工面积164705万平方米,下降9.0%,降幅扩大3.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4637万平方米,下降13.1%。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购置金额都从1-10月份的正值跌入负数。
  年初的时候我们预测开发投资今年会到10%左右,现在到了11.9%,还在持续下滑。虽然由于年初增速的拉动,增速仍维持两位数,实际上房地产投资增速已从9月开始连续3个月投资增速仅为个位数。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土地购置的下降,新开工量再次下降,另一方面,到位资金增速几乎归零,意味着没有更多的能力用于投资,或者是提高房地产的投资增速。
  自从我们有国房景气指数以后,2008年是一个最低潮,此后2012年又出现一个最低潮,但是这次还没有止住,94.3%已经超过历史最低点,而且还在继续下滑。
  从价格情况来看,2007年的高峰之后,2008年出现一个最低点,它和我们国房景气指数有点相似,2012年又出现一个低点,底部运行周期比较长,这次又出现低点。整体情况看,现在还没有指数价格的下降,从销售来看,9月份一个最低点,之后出现一个持续上升。如果政策调整合理的话,后续逐渐消化库存的过程中仍然是销售上升但价格波动底部运行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城市和少数企业的价格略有回升,大部分企业和城市在去库存中仍然是价格底部运行的过程。
  我们目前的库存很大,大概预售面积已经将近6亿平方米,这其中只有3亿多是住宅,商业和写字楼占的比重很大。这个统计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商业和写字楼并不一定都是要卖掉的,因为有一部分是自持,虽然计算在库存中,但未必是一定要经过销售才能转移,或者进入市场。但是住宅是需要百分之百进行销售的,目前这个差距在不断加大,接近6亿平方米是历史上最高峰。换句话说,是已经取得销售证的产品的速度低于我们实际销售的速度。
  这个库存不但在大城市出现,二三四线城市都在出现。如果底部运行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就有很多企业面临着现金压力问题、资金周转问题、银行信贷问题、高利贷问题。如果这个周期在持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改变的话,这个周期就会加长,要消化现有的库存,不能试图因为降息、因为930、因为其他的一些政策过度乐观,这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希望所有的企业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
  但这不意味着我看衰房地产,房价会大幅下降,当油价下降时石油输出国组织会选择减产的方式平稳石油价格,房地产商人也一样,销售下滑时,将选择减产,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现阶段高库存问题,另一方面,是稳定房价。2015年便是房地产的生产小年。
  从目前看,价格迅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还有巨大的库存,大部分企业还要消化库存之后,才可能看到价格的高速反弹,但在局部城市和局部地区,12月份已经出现了价格上浮。
  但因为库存,楼市底部运行要到明年9月份左右。一般尿急的时候,一定会急着上厕所,放水在所有投行和经济学家看来都是注定的,也就是说要降准,我们已经有降息了,可能还会有多次的降息和降准。

  积木盒子联合创始人 魏伟:
  “监管元年”P2P大格局猜想

  2014年,对互联网金融和P2P行业来说,绝对是喧哗与躁动的一年。无论对于媒体、公众还是资本市场来说,这都堪称一个完美的行业:争议和谈资不断,真相与谎言齐飞,跑步共跑路一色。
  但抛开这些表象来看,2014年对于P2P整个行业而言,仍然是持续爆发的一年:在一些主流平台高歌猛进的带动下,2014年网贷行业的成交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保持了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毕竟,P2P行业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支撑实体经济升级转型以及刺激个人消费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种成长性不仅仅表现在成交量上。在风险投资对这个行业加速投入的同时,包括小米、联想、腾讯在内的IT巨头、各大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上市公司,亦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杀入这一市场,从而进一步拓宽了行业的基本面。此外,各大主流网贷平台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在逐步分化,商业模式、运营、产品以及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一个更加细分、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的网贷市场,正在一步步形成。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做预测,都是极其困难,甚至不靠谱的,更何况对于P2P这个充满太多变数的行业。因此,我更愿意把这些看成对2015年的一些个人猜想:
  和很多自由竞争的互联网行业不同,因为金融有可能导致外溢的系统性风险,因此监管一直被视为是对这个行业影响最大的“指挥棒”。不过,从2013年到2014年,却一直引而不发;如果没有大的意外,2015年应该会真正迎来一个“监管元年”。当然,监管的具体规则未必会制定得十分详细,但即使是底线监管,比如平台运营要有门槛、从业者的资质要有一定的要求、资金要被第三方托管等等,一旦正式付诸实施,也肯定会加剧行业的洗牌。虽然短期之内可能会带来一些阵痛,但对行业的长期影响绝对是正面的。
  即使监管如期出台,跑步和跑路共存的局面,也很难一下子完全改变,恐怕会长期存在。当然,是否会打破2014年11月创造的39家问题平台的记录(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创造行业新高,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也不应放大这种风险,其实跑路平台在整个成交量中所占比重很小,行业的主流依旧健康可控,明年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
  P2P网贷平台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将进一步走向纵深化,不再单纯地扮演筹资渠道的角色,预料在资产和资金两端都会碰撞出更多火花。传统金融机构借助其在品牌和资产上的优势,选择直接进入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将是另外一个持续的趋势。更多的大机构进入,虽然会带来更多的行业竞争性,但总体来说是件好事,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品牌和信任度。
  资金第三方托管、征信数据共享、第三方审计等行业周边的基础设施,会进一步得到完善,这些也都是行业走向阳光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一些专注于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基础服务的创新模式,也会百花齐放,比如数据挖掘、信用分析、反欺诈等领域将出现一大批创业公司,从而夯实行业的立体支持体系。
  随着行业整体规模的快速扩大,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2014岁末的“股疯”对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只是一个开始;2015年,整体经济的走势、“钱荒”的大小、股市的冷热以及其他宏观经济中的流动性风险,都会传导到P2P行业。
  随着监管的落地以及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张,无疑也会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的热情。随着Lending Club在美国成功上市,2015年,一些主流平台会更多地卷入可能的IPO话题,这对于资本的良性循环肯定是件好事。当然,这也意味着届时整个行业会更多地曝露在阳光下,“裸泳者“也要露出水面。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仍会是P2P乃至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当然,在路上就会有噪音,有波折;有波折、甚至适当地调整一下速度,并不可怕,只要能尽早构建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个行业的前景毋庸置疑。
  而要构建这样一个外部大环境,离不开监管机构、平台、投资人的共同合力。希望监管机构继续保持开放、宽容以及积极的心态,希望包括我们在内的平台能够保持对风险的敬畏和对创新的投入,也希望我们的投资人能够尽快形成健康、理性的理财观念。2015年,希望和梦想同在。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林采宜:
  卖房子买股票

  美国收紧货币政策是黄金没有希望的最大缘由,在美元强势的情况下,黄金未来至少三年内没有机会,从中长期投资来看,黄金12年的牛市已经结束,未来至少进入3到5年的熊市,所以说美元牛市、黄金熊市。从投资角度看,股票肯定是比房产要好得多的一类资产,所以要增加股票和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增持美元资产——有价证券,降低黄金和储蓄存款类资产配置比例,降低房地产类资产配置比例,我的结论是卖掉房子买股票。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转型对中国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从美国、日本、韩国来看,转型期间整个资产风险收益会有什么样的特征?第一,以美国的股市作为一个数据,利率见顶的时候股市见顶,就是利率和股市的估值存在一个非常极端的,而且非常典型的关系。第二,企业的盈利见底的时候是一波大牛市的开始,如果以美国的数据来看,我们现在正好在利率见顶的关口上,明年的货币宽松可能会低于预期,是否人民银行会进入一个降息通道,一而再、再而三地降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很确定的,就是人民银行降息意味着我们的无风险利率已经见顶,这是非常确定的。第三,我们的企业的盈利已经基本见底了,日前我把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翻出来,对29个板块做了统计分析,其中25个板块的ROE(资产回报率)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见底,第三季度基本上处于回升状态,目前还没有见底的只有4个行业:有色、煤炭、轻工、纺织,其它都出现了ROE见底回升的局面,说明我们上市公司的盈利应该基本已经见底了。
  现在我们站在一个短周期的牛头上,也站在长周期的牛头上,长短周期重叠,都可以说明这是一个牛头的开始,而不是反弹。我的逻辑是企业的盈利见底。从日本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实际上整个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股市的繁荣是跟它的工业生产指数相一致的,也就是企业盈利带来整个股市的上行,在工业生产能力见顶以后才出现结构性震荡,实际上就是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或者转换。
  再看看韩国,韩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转型,其实跟日本是非常相似,它也是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带动了整个房价和股价上涨。无论是国际经验,从三个国家转型期的资产收益和风险特征,我们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盈利能力触底是股票估值见底的标志,第二,无风险利率在波动中下行,第三,工业盈利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出现新一轮的房地产上涨。
  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的基本观念,股市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第二是固定收益,长期来看,债市是一个缓慢的牛市过程,在这个慢牛过程中,波动会加大,债券市场环境会出现一定变化,所以说到经济转型期债市是长期看牛的,但是短期存在波动,近期应该谨慎。第三个就是房地产,赶快把房子抛掉,如果你有多的房子。依据是什么?从刚需的角度来看,2013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已进入拐点,至少8年,房地产周期比股市周期要长。我们测算,从2013年到2020年中国结婚人口将从130万对下降到30万对,这种情况下谁来支持你的刚需?农民工的工资能不能买得起城市的房子?因此,我们在讨论刚需的时候,最好以城镇人口作为基本依据,不要把农民工转移人口作为乐观的预期。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高善文:
  经济下行空间有限 股指看好3500点

  在实体经济活动来看,尽管总需求角度来看经济似乎越来越差,但是经济基本面的深处正在发生一些转折性变化。
  比如,从2013年中以来,销售净利率处于向上趋势。这一趋势发生在销售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另外,虽然供应在收缩,但是供应收缩的速度比需求下降的速度更快。并且,这种需求降低也在接近尾声。在财政支出逐渐回暖的情况下,经济在现在水平上继续下降的空间并不会很大。
  制造业上市公司单季度销售毛利率,从2013年开始是在持续上升的,这一上升是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的。今年钢铁行业前十个月,产量同比增速2.1%,大幅下降,但是吨钢毛利创了三年新高。
  而从商品市场和权益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商品市场的大熊市将会使得中国未来牛长熊短。过去100年大宗商品和股市的关系显示,大宗商品的熊市大部分是股票的牛市,大宗商品的牛市无一例外的对应股市的熊市。
  从流动性来看,去年的“钱荒”导致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体系的清理,造成影子银行体系信用供应的急剧收缩,整个金融体系信用收缩推高所有资产的利率水平,但不是以同样的速度推高的。第一波冲击发生在债券市场,第二波发生在股票市场,第三波发生在房地产市场。在债券市场可以看到,6月份起来,浪潮的顶峰在11月份,过了顶峰开始回落,现在开始稳定。当时债券市场流行的解释是利率会推高到非标市场的10%的水平,但实际上今年大幅回落。第二个冲击波发生在股票市场,什么时候开始的?去年的6、7月份,这一冲击波的高峰在今年的6、7月份,8月份之后随着这种抑制作用的消失,市场开始上涨。市场要恢复到原来的趋势当中,原来的趋势是2013年的基本面的改善决定的上涨趋势。
  市场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均值回归,而不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利率的下降。现在看这一均值回归过程已经结束,后续盈利的改善将会支持股市继续上涨。
  最后在市场风险方面来看,杠杆、IPO放开和注册制改革;总需求超预期的大幅下滑以及中小盘股票估值高企,大的股票也逐步不再便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存贷比等监管指标的调整演化为2.0版“钱荒”则是尾部风险——本意放松信贷,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演化成2.0版的“钱荒”。
  前一段时间A股上涨是由于信贷市场转折的“一级推动力”。6月份以后银行信贷供应意愿上升,社会融资的放量,导致了银行间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上升以及各项信贷指标的上升。银行的主动性调整所带来的流动性宽松局面,刺激了股票市场上涨。
  A股走势短期之内将基本取决于流动性改善能否继续,而流动性的转折、恢复和供应的上升趋势是不可维持的,最多不会超过6个月,能不能超过3个月也许都是值得争论的。
  此后,A股走势将转入“第二级推进”的局面,其标志就是实体经济出现切实恢复的迹象,使得市场进入由基本面推动的预期所产生的上涨。如果这样的转折出现,火箭的第二级点火就可谓成功,市场上涨就会在新的刺激因素作用下走得更长,走得更远。
  假设第二级火箭点燃成功,第三级推进火箭的顺利接棒和点燃取决于两种力量的交汇,分别是私人部门投资可持续的回升和各项经济深化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在更长的时间内,如果未来出现传说中的牛市,基本取决于两种力量的交汇,或是其中一种力量扎实地出现。二级火箭区间就是3500-2500点;力量会否耗竭,要看经济基本面改善。三级火箭即私人部门投资能否点燃,明年6月讨论。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裘国根:
  A股眼下只能算中级行情

  A股历史上只有1996年至1997年和2006年至2007年的行情可以称之为大牛市,目前A股只能算中级行情。基于对利率、盈利、风险偏好和制度变革的分析,重阳投资在今年1月致投资者信中认为,2014年A股存在中级上行机会。
  对于行情的级别,我们觉得可从“高度”和“长度”两个维度去考察,“高度”是指数的上行幅度,“长度”是行情的持续时间。A股历史上发生过几次中级行情,最典型的我们认为是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的行情。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压着同样的韵脚。”这句话可以作为本次A股中级行情的最好注解(注:上证指数从今年7月22日的低点2049.81点算起,至9月5日的高点2327.56,区间涨277.75点,涨幅为13.55%;如果压着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的“韵脚”计算,本轮行情的上行空间在2700点至2800点之间)。
  目前行情最大驱动力有两个。第一驱动力是无风险收益率的下行,可比作“内因”。第二驱动力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落实,即沪港通,可比作“外因”或“催化剂”。我们认为行情的可持续性与上行陡峭率相关,上行速率越缓,可持续性越长,反之亦然。而影响股价走势的基础因素有两个,企业盈利增速和市场利率水平。其中,企业盈利增速是分子因素,市场利率是分母因素。经济好的时候,如果盈利上行快于利率上行,股市将上涨;如果盈利上行慢于利率上行,股市将下跌。经济不好的时候,如果盈利下行快于利率下行,股市将下跌;盈利下行慢于利率下行,股市将上涨。
  针对沪港通对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更应关注沪港通对境内资本市场的长期影响。沪港通在某种程度上可与2001年我国加入WTO相比对。当然,沪港通和加入WTO在级别上有差距,但在本质属性上有相通之处。加入WTO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助力我国经济上一个大台阶。沪港通将是境内资本市场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体系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将大大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实现资本市场和经济转型的良性互动。沪港通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我们持肯定态度,尽管这不是沪港通的主旨。我们认为,随着沪港通的开通,A股和港股的价差将呈收敛趋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亚太新机遇
· APEC会议“见证”中国经济“新常态”
· APEC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注入活力
· [投资论语]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庸之道
· 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减之间看亮点
 
频道精选:
· 【思想】养老金并轨要以公平为核心 2013-06-14
· 【读书】探寻阿里帝国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农产品走私:花样翻新歪招多 2014-12-2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