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坛]劳动权益呼唤良性法治格局
2014-11-18    作者:苏锐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在四川省总工会近日发布的一项涉及近百万名劳动者的专项调查结果中,有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违法行为3127件,超过5万职工没有劳动合同保障,违反最低工资规定和拖欠工资案件687件。一份来自媒体对2000余人的在线调查表明,近80%受访者无法从用人单位按规定获取加班费用。
  虽然旨在为劳动者提供更有效保护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初正式实施至今,已历经近7年,然而,一些用人单位贯彻落实法律的自觉性仍然较差,非规范用工乃至违法用工依旧大行其道。不签合同、不缴纳保险、拖欠工资、不给加班费等法律被“打白条”现象并不罕见。法律规定不可谓不严厉,为什么这些用人单位还敢于有法不依呢?
  一方面在于劳动者维权乏力。劳动者议价能力本就缺失,再加上多数劳动者缺乏法律知识、举证能力不足,同时,维权成本较高、维权手续繁琐,因此,大多数劳动者对自己手里的“饭碗”倍加珍惜,只得选择逆来顺受,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借机愈发大耍违法“威风”。
  另一方面在于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过低。维权者通常以两种途径获得法律救济,一是司法途径,申请劳动仲裁、法院判决,这种途径显然只能让用人单位将本就拖欠劳动者的权益归还回去,并不能让违法单位产生额外成本。这使得许多劳动者“赢了官司输了钱”,而违法单位却是“输了官司赢了时间”。二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对于法律关系并不十分明确的劳资纠纷,监察部门往往难以直接执法,只能让劳动者先行申请仲裁,待到查明事实、作出仲裁或判决后,少有案件会“回炉”到行政部门追究违法单位的行政责任。
  要让劳动权益走进现实,就需要创造用人单位违法成本高、劳动者维权成本低的良性法治格局。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无疑给出了良方,“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具体到劳动权益保护领域,就需要从立法上为劳动者降低维权成本,如打通维权难的制度链接间隙,将维权费用由违法单位承担写入法律等等;在法律实施上,严格执法,让违法单位承担法定惩罚。只有法律真正硬起来,真正动起来,才能根除“打白条”现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劳动者维权也要讲诚信
· 法官表示:寒冬中劳动者维权也需谨慎
· 莫把劳动者维权和企业发展对立起来
· 劳动者维权成本下降了?
· 维护农民工合法的劳动权益
 
频道精选:
· 【思想】沪港通:走出去意义更大 2013-06-14
· 【读书】洞察力修炼:如何成为福尔摩斯? 2014-11-13
· 【财智】甩开“迷你”鸡肋 基金退出机制将常态化 2014-11-07
· 【深度】棉花乡里棉花殇:棉企不敢买,棉农不愿卖 2014-11-1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