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AND:用“社交+电商”模式将艺术拉下“神坛”
2014-11-07    作者:陈安迪    来源:
分享到:
【字号

ARTAND创业团队的年轻人。(资料照片)
    最近,一位80后藏家通过ARTAND“海淘”到一位居住在旧金山同为80后的艺术家的两件油画,并且和她成了朋友。    
  身为80后的刘强,就是ARTAND的创始人和CEO。这家看似“小众”的互联网企业,于2014年6月——网站发布的一周内便受到了创新工场的青睐,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这是创新工场投资的第一家当代艺术类项目。
  在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收藏市场,艺术家、藏家、机构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往来。作品的流通与市场操作,首先需要艺术家、藏家、机构走出“社交”的第一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同时也获取更多对方的信息。ARTAND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搭建了这一网上当代艺术社交平台。

  用互联网连接“小众”和“大众”

  打开ARTAND网站,“最专业的当代艺术社交平台”几个字十分打眼。据刘强介绍,这是目前ARTAND的定位,也是它创立的初衷。截止到2014年10月,已经有近2000位艺术家入驻了ARTAND。
  “ARTAND首先希望能够为尚未被市场发掘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专业的作品展示、交流平台。”刘强特别强调“专业”二字,以示与普通文艺分享网站的区别。
  创业企业都有一段独特的有关“缘起”与“初心”的故事,ARTAND也不例外。刘强创办ARTAND,灵感直接来源于妻子孙莹的创作与成名经历。
  2007年,刘强从长春来到北京,在雅昌艺术网做社区编辑,孙莹当时在雅昌艺术网做摄影记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孙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绘画的追求,在雅昌工作时甚至抓住午休的时间,做一些绘画练习。2009年,刘强和孙莹辞去工作,孙莹开始专心艺术创作。刘强说,孙莹是个要强的人,她心里很不愿意家中开销只依靠自己,在家里也严格执行上班族的作息时间,每天练习多长时间、画些什么,都对自己有要求。
  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人们依据股票市场的概念,将艺术品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画廊等艺术机构通过合作、代理等机制发掘艺术家,通过展览的形式将艺术家的作品介绍给藏家;二级市场是指,拍卖公司从藏家手中获得艺术作品进行拍卖,形成艺术品的二次或多次交易。画廊代理成为艺术品交易的重要环节,无形中也在设定艺术品交易的准入门槛。
  谋生,是每一位艺术创作者都需要面对的现实考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圈是讲“门第”的,学历背景、是否师出名门等因素左右着年轻艺术家们的前途。所以,对于许多有天分、有想法、有不错的作品,但不是名校毕业,又不是名门之后的年轻艺术创作者而言,作品很难被画廊经理发现,更不要说得到市场的认可了。
  2009年,孙莹边创作,边拿着自己的作品寻找画廊代理,当时跑了798的许多画廊,却无一回应,这让她感到很受打击。但是,互联网这个用“鼠标投票”的世界却将人与人的交流拉平了。虽然没得到画廊的认可,可孙莹的作品却在网络上走红了。
  2010年,孙莹作为第一批使用者,入驻豆瓣小站。她将2006年至2009年创作的代表作上传至豆瓣小站,没想到清新的画风、画中可爱又充满想象力的主人公,受到了网友的喜爱。照片下的“推荐”和“回应”数量透露出了作品的热度,网络上的互动,一下子拉近了艺术家与爱好者之间的距离,豆瓣小站似乎成了孙莹的线上个人画廊。2011年3月,孙莹顺利在798玉兰堂画廊举办个展,展览开幕当天访问人数就达千人。
  妻子的画从无人问津到小有名气,刘强感到欣慰、欣喜。同时,他希望更多没有显赫“背景”的“草根艺术家”们能在互联网上复制孙莹的成名模式。于是,ARTAND网站应运而生。网站“artand”域名的含义是,通过网络( Internet)帮助艺术家(Artist),连接藏家、爱好者、普通大众。
  事实上,ARTAND自上线以来,艺术家们就经常收到藏家及爱好者发来的站内消息,有的咨询作品价格及收藏事宜,有的交流创作心得与感悟。此外,同行艺术家之间经常探讨绘画表达内容,甚至如何用颜料、如何上色等等。
  刘强说:“在网络世界里,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根据创业初衷把握大趋势。艺术在普通大众眼中是高大上的,艺术创作者是小众的,但艺术欣赏者可以是大众的。ARTAND希望为艺术家提供作品展示、交流的平台;为艺术爱好者、收藏家提供顺畅的交流渠道,甚至促成交易;帮助提升公众的视觉素养。”

  打造线上艺术品生态圈

  ARTAND的办公室设在北京顺义空港工业区内的100多平方米的Loft里,办公室的装修风格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清爽简约风,办公区的墙面上挂着ARTAND团队自己购买的艺术品,这些作品皆来自于网站的注册艺术家之手。目前,ARTAND创业团队共有7名员工,其中5位为网站产品研发人员,另外两位分别负责网站运营推广和人事行政等事务。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刘强本人在互联网行业中混迹多年,他创业之前的最后一个职位是易车集团的用户体验总监。乔布斯是刘强的“精神领袖”,乔布斯对产品有着“强迫症”般的苛刻,乔布斯说的“当某些东西糟透了,我的工作是指出来,而不是说好话”,这句话对刘强影响很大。ARTAND员工笑称:“刘老板有火眼金睛。”艺术学院毕业的刘强总是能一眼看出网站上的字体字号是否让人愉悦、分割线颜色是否恰当醒目等细节中的细节,ARTAND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马海东也由衷地佩服刘老板的“眼力”。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是最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刘强认为,好的互联网产品就像白居易的诗作一样,老少咸宜且不失韵味。苹果手机与IOS系统将“用户体验”发挥到了极致。刘强在ARTAND网站诸多产品构建上,紧紧围绕着这一精神。ARTAND整个网站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各种模块架构逻辑清晰、醒目简单。负责ARTAND产品设计的同事Kinas说:“我们网站每上线一个新的功能,我都要把链接发给老妈测试一下,看她会不会用。如果她能很快上手,这个产品肯定没问题了。”
  刘强会围绕着网站定位精心设计一些功能。除了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功能以外,ARTAND最近还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我的统计”。这个小功能里统计数据非常详细,用户可以看到“今日”、“昨日”、“7天内”、“本月”以及“历史总数”的访问人数等基本数据,而且刘强特地要求产品经理开发出曲线图与饼状图,将访问数据与“粉丝”构成更直观地呈现给用户,并且这两个图表还设计了动画效果。
  Kinas说,当初公司要求开发这个功能时,大家都不是特别理解,因为毕竟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社交平台会给用户呈现出这么详细的数据。“我们当时边干活边怀疑有必要吗?”没想到这个功能在10月12日上线后,不仅得到了艺术家们的赞赏,还有不少互联网产品经理前来“取经”。有位艺术家将他的统计页面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后写道:“我的统计”小功能让自己直观、清晰地看到与“粉丝”互动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作品受关注度的参考。“这个功能有一定的市场导向作用呢”。
  后台数据显示,“我的统计”激励了用户在ARTAND上的活跃程度。刘强说:“网站是用户的朋友,如果一个网站做得冷冰冰,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用户是不会对它产生感情的。我们每一个小设计,哪怕是增添一个小小的动画效果,都是为了让用户能感觉到网站是有趣的,使用网站的过程就是与它交流对话的过程。”

  做专业艺术品交易的“淘宝”

  今年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阿里巴巴为不少创业互联网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刘强说:“阿里巴巴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上的成功,阿里构建的‘淘宝生态圈’给了我们许多启发。ARTAND从专业的当代艺术社交平台起步,目标是线上线下联动,促进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做艺术品交易电商,ARTAND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不是做在线艺术作品展示的第一家网站。2013年8月,Amazon Art上线,收录了近5000位艺术家的4万件作品,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艺术品交易平台;全球范围内,Artsy与Google Art Project在艺术品在线展示方面做得规模较大。Artsy收录了来自世界顶尖画廊、博物馆的25000多名艺术家的20多万件作品,进行线上整理展示,涵盖了绘画、摄影、雕塑、设计等多种艺术门类,并且还承担了视觉素养教育工作;2011年1月上线的Google Art Project 则专注于将世界知名画廊、博物馆的作品做高品质的线上展示,让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爱好者能足不出户享受世界顶级艺术的视觉盛宴。无论是Amazon Art、Artsy还是Google Art Project,都没有强调“社交功能”。
  国内方面,做的规模较大的雅昌艺术网,还是主推传统门户的概念。网易模仿全球最大的轻博客网站Tumblr开发出的Lofter,在博客产品的基础上,今年开通了Lofter Art平台,用户可以订购“框画”和明信片。但是Lofter Art上交易的产品属于“文艺作品”,无法与专业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很难有投资、收藏、升值潜力。
  ARTAND正是填补了艺术品市场中的空白,打造专业的当代艺术品“社交+电商”模式。艺术品电商平台在业内一直存有争议——“艺术品不是快消品,线上购买很难成行”、“艺术品需要在展览中仔细观看,线上购买风险大”是主要反对观点。“但这不能代表艺术品电商没有未来,”刘强看好当代艺术品电商的未来,他说,“关键你得懂艺术和互联网,并且做得专业。”
  在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收藏市场,艺术家、藏家、机构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往来。作品的流通与市场操作,首先需要艺术家、藏家、机构走出“社交”的第一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同时也获取更多对方的信息。ARTAND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搭建了这一平台,所有艺术家、藏家、艺术评论家、大众爱好者、专业机构免费入驻,大大降低了“艺术生态圈”的交流成本。在此基础上,ARTAND已经在组织专业人士,为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艺术家和专业画廊、博物馆、拍卖公司等艺术机构进行加V认证,保证其身份真实可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许正龙这样评价ARTAND:“互联网艺术平台能快捷普及专业知识,邀约大众走进艺术空间,渐次缩短彼此审美差异。相信新生的ARTAND能有效地推广先进文化理念、丰富社会艺术生活,进而对中国精英艺术面向平民大众以及拓展海内外市场有助力作用。”
  今年年初刘强在美国参观画廊、博物馆时发现,许多当地画廊就开在街头巷尾,逛画廊并购买原创艺术品做装饰品,在美国中产阶层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对于国内公众来讲,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对艺术品的认知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谈到企业未来,刘强很有信心:现在已经有一些藏家在ARTAND上寻找到喜欢的作品和欣赏的艺术家,并透露出了购买意向。
  “现阶段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我们不会着急像画廊、拍卖公司那样促成交易,收取佣金。”刘强透露,未来ARTAND会开发一些增值服务,但无论企业发展到哪个阶段,藏家与艺术家之间建立的良好、彼此信任的关系都是基础。待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ARTAND会为受欢迎的艺术家举办展览,让公众在线下领略艺术品的风采。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与国内年轻艺术家形成对称关系,国内以及海外华人中正在形成80后藏家群体,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与上一代相比,有更高且更加开放的艺术素养,在金钱之外,更注重精神享受。
  这也是ARTAND看好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原因。网站一上线,就注重平台的国际化。网站不仅同时提供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英文三种语言服务,在社交分享接口上,除了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站以外,ARTAND上的信息还可以分享到一些活跃的国外社交网站。
  刘强强调:“服务是第一步,电商是第二步。第一步要走稳。”现阶段,ARTAND正在筹备A轮融资,对于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选择,刘强颇为谨慎。“最理想的投资者应该是懂互联网,又对艺术品感兴趣的。艺术品不是快消品,更像奢侈品。国内公众的艺术素养的提高需要时间,我们打造线上的艺术品生态圈也需要时间。我们团队有耐心,也有信心,希望资本也可以给我们时间和信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2014俄罗斯艺术及文化节在港登场
· 真假没标准天价不靠谱 艺术品市场面临结构性坍塌风险
· 我国艺术品金融“野蛮生长”亟待规范
· 《想象: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
· 艺术电商:入市容易霸市难
 
频道精选:
· 【思想】“交警罚款任务表”中的荒诞与真相 2013-06-14
· 【读书】新型央地关系应激励相容 2014-11-05
· 【财智】货币基金三季度“降温” 股基积极加仓 2014-10-31
· 【深度】中期选举落败 奥巴马经济政策面临洗牌 2014-11-07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