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水源地探索“打捆托管”治污
为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北上
2014-10-13    作者:记者 魏梦佳 袁志国 吴植/武汉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我国最大生态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实现通水。记者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湖北省十堰市调研发现,为保一江“清水”北上,当地正探索“打捆托管”新路径,以解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营问题,目前已初显成效,但存在的困难依旧不容忽视。

  历史欠账加大治污难度

  十堰市共有6个县市,人口近350万,既是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保水”的敏感地带,也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区域,所管辖的县市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市。
  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张丙申介绍,十堰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处山区,城镇都是沿河谷而建,过去河道都是纳污河,有河皆污;二是城市因车而建,是东风车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第一商用车生产基地,因此是先建厂后建设,市政建设先天性不足,管网建设较为滞后。
  据了解,为保护水源地水质,国家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连续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进行了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一批国家投资的环保项目在这里建设。到目前全市共建成13个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覆盖近一半人口。
  按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十堰市将建设乡镇污水处理项目75个。截至今年8月底,6个污水处理厂已完工试运行,准备开工招投标的有48个,其他的还都在建设中。至通水前,全市将累计建成64个污水处理厂,整体日处理能力达55.57万吨,十堰市也因此将成为全国污水处理设施最密集的地级市。
  张丙申说,虽然国家投资不少,但对十堰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比如十堰全市光沟渠排污口就572个,小排水渠两万多个,封堵之后需要建设大量的收集管网,按未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的要求,全市共需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490公里,但国家规划投资的仅有几十公里;尤其是大批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运营问题国家完全没有考虑,如果仅由地方来承担,不仅对地方是一个巨大的包袱,更难确保这些设施能否正常运转。

  托管经营助力库区治污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的运营难题,十堰计划将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由县里“打捆”统一管理,公开招标全国有污水处理资质和经验的企业来委托经营,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保障处理设施长效运行。
  今年起,十堰城区已有三家污水处理厂通过招标方式实现委托经营。日处理能力16.5万吨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委托给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公司运营,日处理能力各5万吨的泗河污水处理厂和西部污水处理厂委托给北京排水集团运营。
  张丙申认为,这种委托经营的优势在于,企业对于污水处理的专业化更有利于保障水质稳定处理,降低成本和风险,同时污水处理厂从政府剥离后,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其加强监管。
  记者从神定河污水处理厂了解到,过去由于技术水平制约,厂里日处理能力只有12至13万吨污水,企业接管后处理能力达到17万吨,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也有所下降。
  北京碧水源公司负责神定河污水处理厂项目的经理张西仿介绍,污水处理厂现采用公司自己生产的微滤膜,直径仅有头发丝的600至700分之一,提高了出水水质。同时,通过扩容措施,计划在通水之前,日处理能力可达18万吨。
  “泗河污水处理厂我们自己算下来污水处理费一吨得5毛7,但北京排水集团做下来只要4毛8分钱。接管以来,出水水质平稳,污水处理量也在增大。”张丙申认为,乡镇无论从技术工艺还是后期运营上,都无法像专业的环保公司一样,让污水处理厂发挥实效。
  目前除十堰城区外,竹溪县现已第一个开始公开招标,武当山经济特区、丹江口市、郧县等部门负责人也都纷纷咨询委托经营的情况。而碧水源公司也透露,他们计划在十堰建设膜生产基地,参与到全部乡镇的污水项目中。

  污水处理需破解三大难题

  十堰市住建委认为,委托专业公司经营虽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但水源地污水处理厂未来要真正发挥实效,仍要破解三大难题。
  ——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难题。目前,委托经营前景尚不明晰,即使全部实现委托,污水处理费依然是个大问题。从目前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的情况来看,向集镇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几乎空白,所有的费用最终还是完全由地方政府承担。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污水处理厂厂长李元明告诉记者,现在厂里正处于试运营期,每天可收集镇上污水800多吨,再加上水电、药剂和人工费用,要维持运行一年至少得40万元,乡镇根本无力承担。
  ——乡镇一级普遍缺乏技术人才,污水处理技术与经验匮乏。
  据了解,近两年,十堰市住建委想招个排水专业的学生,但一直无人报名。十堰市供排水监督管理处负责人周斌感慨说:“比起很多高收入的企业,我们这儿月工资拿不到2000元,连续两年都没有招到人,更何况是乡镇。”
  ——由于过去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管网铺设资金缺口较大。根据十堰市排水管网建设规划,全市需铺设1409公里管网,初步估计投资需12亿,但大部分资金由地方自筹,资金压力较大。
  十堰市当地干部及专家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加强生态建设是库区水质安全的根本保障,而生态建设需要大量、长期投入,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仅靠地方力量难以为继。他们建议,比照支持三峡的做法,在支持丹江口库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的同时,应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对运行费用给予补助,帮助库区从长远实现水源水质安全稳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治污何以成“制污”
· [网民关注]重点治污方解城市“渴”症
· 专家:土壤治污亟待立法保护
·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英媒:中国治污任重道远
· 严刑峻法铁腕治污 监管体制仍待理顺
 
频道精选:
· 【思想】根治地方债须协同好财政金融改革 2013-06-14
· 【读书】创新必须是有效的 2014-09-15
· 【财智】宏源证券包揽9月荐股排行榜正数倒数第一 2014-10-10
· 【深度】全球场外市场改革曲折中走向深化 2014-10-1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