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调控要兼顾稳增长与促改革
2014-10-13    作者:记者 方烨 赵婧/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趋势与对策·经济热点系列谈之一

  进入三季度以来,不论从实体经济指标、金融指标还是先行指标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目前已进入今年第四季度,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关键时期,应该采用怎样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国民经济在稳增长与促改革中平稳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带着这一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
  《经济参考报》:您认为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的核心追求是什么?
  范剑平:随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宏观政策也需要进行创新,关键要把稳增长和促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过去的很多政策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防止乱投资,政府对老百姓的创业活动有大量审批,这在中国经济增速很高、我们担心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有些道理,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再严格审批没太大意义。另外政府的眼光恐怕很难比市场更高明,因此要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要靠企业在市场中去寻找,要靠草根创业去培育。
  减少增长的阻力恐怕是最好的稳增长措施。我主张把各行各业的“手刹”都松开,松一个,增长的阻力就小一点,这对经济稳增长有很大好处,比上几个投资项目的作用要大的多。
  行政审批中存在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我认为与其从正面清单上一步步减少审批,不如早一点实行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
  在我看来,新常态不仅有“新”还有“常”,“常”就意味着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增长速度在较长一段时间达到可以稳得住的新平衡状态,而这个稳得住的增速背后是体制、结构达到新常态。所以我觉得要稳增长,宏观政策的核心还是要靠大的改革,要允许民间去找经济新增长点、新发动机。
  《经济参考报》:货币政策应否放松,是否需要全面降息?
  范剑平: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更多是一个技术性手段,货币政策中的各种政策工具本身不带有道德判断。我们需要定向放松还是全面放松,要根据经济形势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当我国经济还处于合理增长区间时,我们不需要全面放松,这时候用定向的手段先解决最薄弱环节的棘手问题是对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将来没有全面降准、全面降息的可能,形势需要时也要果断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
  以降息为例,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都主要盯住CPI,同时还参考PPI和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主要是房价。去年我国CPI平稳、PPI明显回落、房价居高不下,参考CPI就没必要调整,看PPI就应该降息,看房价就应该加息,综合考虑后我们的决策是不加息也不降息。今年PPI下降的幅度加大,CPI涨幅比去年缩小,房价也开始掉头向下了,我们降息的条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选择定向降息,将来如果房价、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条件。
  《经济参考报》:财政政策的新意应该体现在哪里?
  范剑平:我国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政府比较有定力,没有扩张无度。经济处于合理区间,因此没必要动用财政政策去大力刺激,但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比货币政策作用更大。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托底社会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新发动机。
  我认为中国加税、减税都应该是结构性的。两方面可以加税:一是对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征资源税、环境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二是增加高收入者的直接税,包括房产税、遗产税等。
  两方面可以减税:一是对小微企业减免税费,这对于稳定老百姓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有很大作用。二是支持科技创新。我认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一定是科技创新。我们的投资总是流向低层次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不是科技研发,这说明我们的投资环境对科技研发的支持不够。从财政角度讲,应该对企业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部分进行税收减免、抵扣。我国进口替代的高科技活动有很大空间,需要我们给予支持。因此我认为财政政策在结构性减税、加税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总而言之,财政政策更多发挥结构性调整的作用,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形势适时适度选择适合的工具,这应该是我们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方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四季度稳增长需求增加 定向调控“组合拳”有望推出
· 探索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新思维
· 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 范剑平:中国经济最大问题是技术和体制
· 范剑平:经济新常态下增速不会降到5%以下
 
频道精选:
· 【思想】根治地方债须协同好财政金融改革 2013-06-14
· 【读书】创新必须是有效的 2014-09-15
· 【财智】宏源证券包揽9月荐股排行榜正数倒数第一 2014-10-10
· 【深度】全球场外市场改革曲折中走向深化 2014-10-1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