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民族礼俗
2014-09-24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婚嫁

  旧社会,蒙汉婚姻统不能自主。听凭父母或族长之命,媒妁之言而定。同族的近亲禁婚,讲究门当户对。婚龄大都在女十五、六岁,男十七、八岁之间。
  蒙古族婚嫁,先由男方遣媒。携哈达美酒赴所悦之女家求婚。数次说合,方显出姑娘娇贵。女方应允后,彼此互访,如命相匹配、即可订婚。财礼一般以马、牛、羊论数。贫者一至三头,富者以“九九”之数送纳,也有以钱币和绸缎、茶枣作财礼的,订婚时,媒人领男方到女方家,男女互赠信物,俗名“接把定”。男女亲手互赠,如同“桃李互报”。结婚,由喇嘛择定良辰吉日进行,形式有娶亲和迎亲两种。
  娶亲由伴女婿、媒人和娶亲一、二人,陪同新郎去女家娶女。
  迎亲的形式是新郎、伴郎在半道迎接新娘和送亲者,给尊者行跪拜礼,为送亲者敬酒返回。如是三次把新娘、新亲迎至家门。
  第二日,欢送送亲者,敬酒如迎接之时,婚后三日,新娘偕新郎择日回娘家。
  男女离婚,无一定形式。若出自男方,往往通知女家,休女于娘家。若出于女方,则需将聘礼的部分返归给男家。离婚后,再婚各自自由。
  旧社会汉族的婚娶,分订婚,探话,迎娶,结婚典礼几个阶段进行。
  建国之后,蒙汉婚姻,逐渐自由自主。父母不作硬性包办,迷信的礼仪也逐渐废弃,但索要财礼的买卖婚姻广为存在。
  80年代后,奢华之风更甚。娶亲送亲,多量大、小汽车,前呼后拥。酒席常见一、二十桌。新房陈设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沙发、大小衣柜等一应俱全。
  婚礼一般无繁文缛节,筵席座次,不论尊卑年龄。新郎新娘胸佩绸绢红花,女捧杯,男满酒,依宴为来宾敬酒致礼。婚嫁助乐形式,大部分地区以民歌演唱助兴。 

  丧葬

  明、清之际,蒙古族葬礼,一般不设灵堂,不摆祭供品,不烧纸,不用音乐,不与亲友讣闻,必请喇嘛诵经超度亡灵。
  葬式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种。
  清未民国以来,多采用土葬。人死,家人给死者更换蒙古袍、靴、帽、或以白布裹尸,连同死者生前所用衣物纳入棺木。棺式分竖、卧两种,竖式如独人之轿,卧式如长条木箱。同时,请喇嘛诵经,择日掘土安葬。墓地燃发旺火,棺入墓穴后,积丘土为志。葬后,屋内焚烧柏叶、牛马粪,烟熏住所,意在驱邪。子女在一月内不剃发,不饮酒,不娱乐,不婚嫁,以示哀悼。
  汉族丧仪,不同于蒙古族,始丧,更换“老衣”,男着袍服,忌黑色和毛织物,多为蓝色,并给死者口内含银少许,谓之“口含钱”。袖内充圆饼若干,称阴间开道的“打狗饼”。头倒点“照尸灯”,供设“倒头捞饭”和“倒头馍馍”。同时,用白麻纸书写亡者姓氏名讳和生卒年月,贴在高梁秸拍上钉于户外,作讣告。并且按死者享年岁数,以若干张白纸剪成条状纸幡,下系黑炭,悬于宅旁,标志死者亡灵停留之所。孝子女皆披麻戴孝,磕头讣告亲友。请人主和阴阳先生到后,入殓装棺。每日三次泣拜烧纸,泼散供品。出殡前一日,开吊祭奠。夜晚,孝子捧灵牌,拄丧杖,到附近小庙散供,是谓“叫夜”,通宵一夜,鼓乐吹奏,名为“刮灵”。次日,出殡安葬。安葬三日后,为“复三”。葬后,孝子孙百日内不剃发,年内不娶聘,穿戴孝服,以示哀悼,逢清明、中元、冬至、腊月二十三上坟祭奠。
  建国后,丧葬仪式变化不大,普遍实行土葬。葬后,年内仍不聘娶,第一年过节时贴白色对联,第二年贴黄色对联,第三年贴绿色对联。

  本期稿件由本报记者万栋组稿,由本报记者石毅采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图说准格尔•城市影像
· 准格尔赋
· 准格尔:黄河奇域 煤海明珠
·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复垦再造绿色矿区[图]
· 大型迈步式吊斗铲在准格尔煤矿投入使用
 
频道精选:
· 【思想】拥堵的“无车日”衡量出了什么 2013-06-14
· 【读书】相关性,品牌唯一的出路 2014-09-22
· 【财智】股市期市双跌 长阴线将市场拉回调整轨道 2014-09-23
· 【深度】地方政府难舍产能过剩企业 产能越化解越多 2014-09-2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