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从低成本制造到技术出海
青岛海工蜕变记
2014-09-18    作者:记者 王璐/青岛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9月16日下午,绵绵细雨中的山东青岛市多了几分秋天的凉意,但位于开发区海西湾内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场地却依旧一片繁忙的火热景象,有十层楼之高的新型海上油田抗冰导管开始装船,即将运往渤海安装现场。
  “中国渤海油田冬季有海冰,在风和流的驱动下运动速度可达到1m/s,有可能会推倒采油平台,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这种新型抗冰锥导管架,通过增大抗冰锥体直径、安装振动控制装置等方式,可抵抗72厘米厚的海冰,同时可抵御地震、台风等恶劣天气,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渤海湾冬季海洋石油开发的安全性。”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下称海油工程青岛公司)总工程师宋峥嵘指着导管上巨大的黄色锥体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据介绍,该批次的抗冰导管共3座,重量分别为2208吨、2227吨、1261吨。导管架垂直高度约33米,底部长约46米,宽约29米。截至目前,项目导管架建造累计使用钢材21557.68吨,加工预制钢材约18652吨。
  如此的庞然大物,海油工程青岛公司总经理陈宝洁却笑称只是小物件。“这只是海洋工程设备中很小的一部分,海洋工程青岛场地占地120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场地之一,一年的钢材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很多大公司都来我们这儿,和壳牌签订了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合同订单已到2017年年底。”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青岛公司今年国外项目收入预计占到总收入的27%左右,明年争取将份额提高到70%。
  据海油工程总裁周学仲介绍,走向高端、走向国际化、走向深水一直是海油工程的目标,海油工程2013年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24%。而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再创经营绩效最好水平,达到17亿元。
  这样的信心来自于不断增强的技术实力。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总承包商之一,海洋工程已完整掌握了300米以内水深海上油气田开发设计、建造、安装维修一整套成熟技术,具备了3万吨超大型海洋平台设计建造安装、1500米水深海底管道铺设、海上风电安装、海底管道修复、废弃平台拆除等一系列海洋工程领域核心技术。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青岛场地看到,在新型抗冰导管架的一侧,一座LNG模块化工厂的陆地建造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电焊火花不断迸出,其大小是那座新型抗冰导管的八倍以上。而另一侧钻井平台上部组块的重量也在万吨以上。
  这些采用的正是海油工程研发的大型桩基式海洋石油平台模块化建造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创中国企业新纪录8项,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海洋石油平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制造。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海工设备产业的“出海之路”还有很多障碍要跨越。“几家欧美公司垄断着深水海工设备核心设计,我们在努力想办法突破,但目前在设计方面还需要和它们合作,与此同时,在经营管理、国外采办等方面我们还有要学习之处。”陈宝洁坦言,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大型船舶企业纷纷借助海洋工程装备转型,一拥而上,竞争异常激烈,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出来。而且,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很多国家设置产业壁垒,规定项目的大部分产品生产建造必须由当地企业承担,外国企业要想参与,必须在当地建造场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海工装备中长期规划年底前出台支持兼并重组
· 油价上涨助推海工行业加速扩张
· 中海油产能扩容推海工装备升级
· “十二五”海工总投资将超2500亿
· 国内首艘自主建造大型海工铺管船建成交船
 
频道精选:
· 【思想】新国九条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2013-06-14
· 【读书】教你大数据时代如何创业 2014-09-17
· 【财智】资金面承压 A股料陷2300点拉锯战 2014-09-17
· 【深度】兴办公积金银行是鸡肋还是机会? 2014-09-1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