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者称中国经济需推动政府调控等多重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研讨会在德举行
2014-09-16    作者:记者 廖冰清/海德堡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经济参考报社、厦门大学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日前在德国海德堡联合举行“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秋季预测发布会”。在中方发布最新经济预测报告后,来自德国、新加坡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呼吁对政府调控、收入差距、结构性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曾金利表示,对CQMM课题组提出的在经济周期下行区间将中国的GDP目标适度调低至7.5%下方的提议表示赞同。他认为这一提议考虑到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包括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政府角色和自由市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
  曾金利指出,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风格,主要聚焦于应对社会总需求中不同部分的短期波动,以此实现经济增长。尽管制定短期增长目标无可厚非,但过度重视短期增长的宏观政策可能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同时考虑到长短期的成本和收益。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曾金利表示,当受到垄断势力、外部环境、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市场调节失败时,收入、机会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可能促进政府的干预,而政府干预可能将增加社会福利。然而,如果政府过度干预,也可能受到导致市场调节失败的相同问题的制约,并且政府官员素质不佳也将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和腐败等多重问题。他指出,在一定条件下,自由市场的运行是高效的,然而中国一些市场的发展是扭曲的,比如高融资成本(高利率)就是资本市场扭曲发展的反映。尽管根据最新的经济发展改革战略,未来中国将使自由市场在资源分配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持市场运作和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
  曾金利还对中国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严峻形势提出警示。他认为,中国政府未来还需要在再分配政策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急需引起政府的重视,养老、社会福利及医疗保险体系仍然亟待完善。
  此外,德国哈根函授大学教授赫尔穆特·瓦格纳在会议上提出,中国政策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结构性改革。总的来说,短期宏观经济发展主要是看商业的发展,而中长期宏观经济发展则是指在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长期经济增长。对工业化国家而言,由于再选举制度的存在,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通常是短期增长的最大化。但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主要目标是克服中等收入陷阱,而成功克服这一难题取决于如何推进结构性改革。
  瓦格纳指出,工业化和技术改革相互促进,推动劳动力从低产出领域向高产出领域转移的再分配进程,从而提升整体生产力。但工业化进程也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能造成宏观经济的波动与失衡。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化的内生发展则面临多重挑战:波尔默成本症造成的经济增速降低的风险,当前账户盈余和外汇的减少(因经济再平衡导致进口产品增加和储蓄减少),通货膨胀压力等。此外,快增长导致大量资本流入,信贷繁荣最终造成资产价格陷入繁荣崩溃的循环;中等收入阶级的扩张带来资产、房产、股票等的过分投资,这也可能造成资产价格陷入繁荣崩溃的循环。
  瓦格纳认为,从工业化向第三产业化过渡的路径没有固定模式,而中国已经选择了一种快速接近中等收入界限的明智方式,即通过放慢结构性改革的步调。
  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关于“如何规避第三产业化进程的风险”提问时,瓦格纳表示,中国必须接受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副作用,这是中国在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后果。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欧元区债务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国内的不稳定因素等。但如果外部环境改善,加之中国政府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升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为不同阶层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和缓解社会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风险。
  此外,在谈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时,曾金利指出,过去30年里,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来源,未来也将继续成为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政府尤其应该加大教育和研发领域的投资,以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未来生产力的提高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中国经济进入去水分增长新轨道
·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 "强改革"开启中国经济繁荣发展新图景
· 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3年秋季报告
· 中国宏观经济三大背离揭示了什么
 
频道精选:
· 【思想】上市公司要戒掉政府补贴瘾 2013-06-14
· 【读书】日航重生的主要原因 2014-08-15
· 【财智】各方形成多头合力 改革红利推动A股走牛 2014-09-15
· 【深度】公积金监而不管:遭层层掠夺现流失黑洞 2014-09-1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