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4-09-12   作者:李长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气候变化影响大 贸易反弹乏力 2.地缘政治危机连番冲击 3.债务卢痼疾难消 改革缓慢 4.全球经济问题何在

  今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将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月份的3.7%下调至3.4%。IMF预计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出现反弹”,但同时警告说“下行风险仍然令人担忧”。世界经济增长因何放缓?

  气候变化影响巨大而深远

  IMF4月8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乐观预计,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8%,高于2013年1.9%的增长水平。但受年初大面积严寒和大雪影响,一季度经济按年率计算为萎缩2.1%。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率达4%,但IMF仍将美国全年经济增长率下调至1.7%。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巨大而深远。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5月14日载文指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两年的无所作为让全世界付出了8万亿美元的代价。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2014年7月底发表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影响小麦和玉米减产10%。
  日本《选择》7月号刊登文章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引发各种气候变化异常,比如超强龙卷风、常态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如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约40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气候变化会影响大米、小麦等粮食生产,有预测称21世纪末会出现饥荒。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是2014年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之一,中美双方签署了绿色合作计划,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贸易反弹乏力

  世界贸易组织(WTO)年初预测,2014年全球贸易增长4.7%,是2013年全球贸易2.1%增幅的两倍多,并乐观预测2015年有望恢复过去20年5.3%的平均增长水平。但全球贸易开局乏力。摩根大通近期报告指出,全球贸易强度(全球名义进口总额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已连续3年停滞不前。
  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环比下降0.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4年5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西方七国集团(G7)和金砖国家2014年第一季度的出口环比下滑2.6%,进口下降0.1%。其中,只有德国和意大利出口实现了增长。严寒天气影响了供应链,导致美国出口下降1.3%,而进口却增加0.8%。日本出口环比下降3.5%。金砖国家贸易活动普通放慢,其中:中国出口环比下降7.3%;俄罗斯进出口环比跌幅均为3%;印度出口下降3%,进口下降0.9%;南非出口下降4.3%,进口下降1.5%。
  IMF7月29日发布2014年“溢出效应”报告警示,由于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恶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出现结构性放慢,两者导致的溢出效应可能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因素,加剧经济下行风险。IMF研究表明,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委内瑞拉四国经济增长放慢“溢出”效应将对其邻国造成巨大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各国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新兴经济体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溢出效应或将更加显著。

  地缘政治危机连番冲击

  美英法等西方大国搞乱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不仅加剧了西亚、北非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而且正在冲击多国经济。IMF2014年7月24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特别指出,中东和乌克兰的紧张局势可能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猛涨。
  美国入侵伊拉克十多年来,伊拉克政局更加动荡,恐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面临分裂的严重危险,油气生产和出口正在受到威胁。
  黎巴嫩《消息报》2014年6月23日刊登题为《伊拉克石油战是战略战争的前奏》的文章援引国际能源署预测,2014年世界对石油的日需求量将达到9276万桶,比2013年5月预计量增加了96万桶。2015年世界石油需求的日增长量将从2014年的132万桶增加到142万桶。文章介绍,2014年5月份,伊拉克石油日产量为337万桶,仅少于沙特阿拉伯,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9年,欧佩克日石油生产能力将增加208万桶,达到3706万桶,伊拉克石油产量将占其中的60%以上。
  文章指出,伊拉克政治动乱和暴力导致安全局势严重恶化,伊拉克增加油气产量和扩大出口的目标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香港中美聚焦网2014年6月24日发表美国印中美研究所国际商业研究主任丹·施泰因博克的文章指出,石油价格已从1月每桶90美元升至107美元。
  文章认为:在发达国家看来,极为不利的情况难以忍受,因为油价会随之升至每桶150美元。在美国,这将阻碍经济复苏。在欧洲,这将使该地区重新陷入严重衰退。在亚洲,这将干扰日本的改革议程,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速和再平衡步伐放缓,并使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受阻。总之,世界将为伊拉克之乱付出代价。
  美欧一些国家制造乌克兰动乱由来已久。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承认,在过去20年期间,美国“开放社会基金会”和“美国国际共和协会”等组织已为乌克兰的知识精英们提供50亿美元的基金,支持他们从事反俄活动、推翻“亲俄”政府,并于2014年2月实现这一目标。在美国主导下,美欧日不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这对增速明显放慢的俄罗斯经济更是雪上加霜。IMF已将2014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从1.3%下调至0.2%。俄罗斯不会坐以待毙。2013年俄美贸易额仅300亿美元,而俄罗斯与欧盟贸易额达4000亿美元,欧盟所需天然气的1/3和石油的1/4依赖俄罗斯供应。日本与俄罗斯能源合作也在加强。欧盟和日本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必将遭到报复,从而两败俱伤。
  此外,南海局势错综复杂,也令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公共债务痼疾难消

  主要发达国家继续扩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债务问题仍日益严重。日本公共债务占GDP之比已超过240%,新出售国债的60%至70%只能依靠日本财务省购买;2013年日元已贬值18%,继续大幅度贬值可能性很小。2014年第一季度欧元区18国债务占GDP之比从上一季度的92.7%升至93.9%。
  在英国央行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2014年英国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3.2%,但IMF指出,如果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升或新政策无力抑制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英国央行可能需要以快于预期的步伐加息。
  欧元2014年第二季度折合年率仅增长0.2%,增幅低于第一季度的0.8%。IMF预测,2014年欧元区18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
  按年率计算2014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高达5.9%,这主要是因为消费税提高前,突出消费需求促使个人消费扩大。但是,第二季度折合年率骤降7.1%。IMF预测,全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6%。
  从数据上看,美国经济强劲反弹,但实体经济部门并未相应快速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股市连创新高,道指首次突破重要心理关口17000点。许多经济学家担忧,新的资产泡沫已经产生威胁,可能令温和的全球经济复苏脱轨。
  2008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获得的国外贷款已超过2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BIS)担心,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这些贷款将形成巨大的偿付压力,而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无力应对。经济学家们担心,随着市场对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提高预期增强,加上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二者形成合力导致资本回流美国,进而引起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增速放慢,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加剧。IMF已将201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下调至4.6%,其中:印度经济增长率为4.7%,已连续两年低于5%;巴西经济增长率从1.9%下调至1.3%,几年来,阿根廷每年通货膨胀率都在20%以上,已经陷入2001年以来的第二次主权债务违约。

  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

  早在2010年7月21日,奥巴马总统就签署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拉开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然而,在共和党控制国会众议院的情况下,有损金融垄断集团利益的改革都难以实施。据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的统计,在《多德—弗兰克法》要求金融监管机制制定的398项实施细则中,截至2014年7月仅有208项实施细则已完成终稿,约占52.3%。
  在利率仍在历史低点徘徊之际,投资者为了寻求高收益而对证券投资过多,美国股市屡创新高,以致为新的市场崩盘创造了泡沫环境。2014年6月底,国际清算银行已经提醒:金融市场正超越经济现实,并呼吁各国政府停止新一轮债务驱动的过度支出,防止资产泡沫再次威胁世界经济复苏。
  欧洲多数国家负债仍在增加,欧洲经济尚未摆脱金融问题的制约,多数国家的结构改革缓慢。欧盟工业界雇用3400多万劳工,贡献80%的出口。欧盟提出,力争到2020年使工业产值占欧盟GDP的20%。与此同时,欧盟提出,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为20%,其中重点对象是工业企业减排。两个20%折射欧盟工业复兴之困。2014年6月27日举行欧盟峰会发表声明指出,欧洲的经济复苏依然脆弱且不平衡,增长缓慢,高失业率,公共和私人投资不足,宏观经济失衡等挑战仍然存在,欧洲经济需要继续进行结构改革,需要更大胆的措施来促进增长,增加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和提升竞争力。
  安倍政府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日元大幅度贬值,也未增强实体经济和提升竞争力,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4年7月27日发表文章认为,日本投资不振、出口乏力,“安倍经济学”神话已经破灭。
  在50到70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多数国家结构性改革和调整缓慢,特别是基础设施落后。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内,仅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8万亿美元。IMF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4%,仍是大国中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但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联合国贸发会议:
  全球经济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和金融不稳
    记者 刘美辰 王昭/日内瓦报道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日发布的《2014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说,全球经济仍未找到一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和金融体系持续不稳定。
  报告说,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在2.5%至3%之间,较2012年和2013年的2.3%略有上升,但远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报告预计,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为1.8%左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达4.5%至5%,而过渡经济体(东南欧和独联体)经济增速将降至1%左右。
  贸发会议认为,打破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状态需要的不是新的金融泡沫,而是通过实际工资提高和收入分配更加平等来实现总需求增长。报告指出,目前金融仍然压过实体经济占主导地位,工资份额持续下降,这表明全球经济未能切实抓住和解决出现危机和复苏乏力的根源。
  报告说,国际贸易依然萎靡不振,2012年至2013年以及2014年最初几个月,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长约2%,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率。报告认为,国际贸易增长缓慢不是因为贸易壁垒增多和供应不足,而是因为全球需求不振。通过减少工资和“内部贬值”等手段刺激出口的做法会适得其反,扩大全球贸易应依靠在国内需求推动下的经济强劲增长。
  有观点称,世界经济不同类别的经济体在缓慢但稳定增长,由此避开了系统风险,确定了一条低通胀、低增长但稳定、可持续的增长道路。贸发会议对此警告说,当前全球范围内就业增长疲弱、薪资水平停滞、家庭债务增加、资产价格飙升等问题不容忽视,推动当前经济复苏的一些因素不足以支撑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
  报告说,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政策不同程度地结合了紧缩财政、压缩工资和增发货币等措施,这抑制了国内需求,也鼓励资本流入金融领域而非进行生产性投资,使得资产价格在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大幅上涨,同时导致大量资本外流。贸发会议警告说,当前的形势与导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些情况有部分相似之处,例如不平等加剧和资产泡沫等。
  贸发会议强调,由于国际金融架构一直存在不稳定性,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潜在的脆弱性被放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主要依赖少数初级商品出口或劳动密集型的低技能制造业的国家依然易受国际贸易负面冲击的影响。
  贸发会议建议各国制定提振需求的政策,其中也可包括再分配政策,同时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从而在不对国内价格和贸易平衡造成过度压力的情况下应对需求增长。
  贸发会议强调,国际资本流动通常会增加资本流入国的金融脆弱性。为了创造能够促进增长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建议各国政府采取适当措施管理资本流动,避免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和金融造成破坏性影响,但资本管理措施应被视为常规工具而不是应急的临时措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