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中国女儿节”
2014-08-27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农历七夕,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除了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乞巧”也是许多地方的习俗。但要说乞巧风俗的传承久远和程式完整,恐怕非陇南西和县乞巧莫属。专家考证认为,西和乞巧风俗与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动有关,以未出嫁女儿为参与主体的乞巧过程长达7天8夜,确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女儿节”。
  当地人们尊称善织“云锦天衣”的天上织女为“巧娘娘”。而西和乞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式,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灵巧。西和乞巧每年从农历六月三十日晚(小月二十九日)开始,直至七月初七晚,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阶段。
  坐巧,商定将巧娘娘纸扎像请在谁家。七月初一,举行迎巧仪式。妇女们梳洗打扮,排列成队,载歌载舞去村边或城郊,将巧娘娘迎到坐堂。从七月初一至初七日,妇女们连日歌舞,并且到相邻的村子互相演唱,谓之拜巧。
  七夕当天,乞巧活动进入最高潮。这天,女孩子们盛装列队,先到附近的神庙寺院祭神,然后到井里或泉中迎取回第一桶水。午间十分,姑娘们将取来的水倒进盆中,掐下早已育好的“青芽”,投进水中,以灯光折射到盆底的投影图像,预测巧拙,卜看前途,谓之“照瓣卜巧”。深夜开始送巧,姑娘们手端香烛及巧娘娘纸像,整装列队送到河边,以依依惜别之心情齐唱送巧歌。最后,焚化纸像,惆怅回家,整个乞巧活动遂告结束。
  2007年,为了申报国家级“非遗”,西和县为有关方面专家组织了乞巧演示活动。现场观看后,专家们普遍认为,陇南乞巧保持传承了原生态的民间信仰,是集崇拜信仰、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承载着中国女性独有的期望和梦想。当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将西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传承悠久的乞巧文化活动得到国家认可。

  本稿件由本报记者王宏伟、屠国玺、梁军、连振祥采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陇南茶叶:承载绿色致富梦
· 油橄榄:洋作物在陇南找到了家
· 图说陇南•城市影像
· 陇南赋
· 陇南:南北交融的瑰丽画卷
 
频道精选:
· 【思想】央企高管限薪关键在于厘清市场边界 2013-06-14
· 【读书】反思这场金融危机视野不能局限在美国 2014-08-26
· 【财智】汇添富清盘避重就轻 剑走偏锋疑营销噱头 2014-08-22
· 【深度】“掮客”律师当中介跑关系乱象频出 2014-08-2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