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南北交融的瑰丽画卷
2014-08-27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陇南市成县油菜花地

陇南市交通区位图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辖一区八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80万人,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陇南境内地貌俊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陇南有着相当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自然资源,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陇南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文化的多元特色,既有古代氐、羌、藏等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大交汇,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一幅风物常青的画卷。

  要改变对甘肃干旱荒凉的印象,就去陇之南吧。
  要领略甘肃旖旎的风光、似锦的繁花,就去陇之南吧。
  虽然地处甘肃东南边陲,但是,陇南市堪称甘肃秀美风光的代言人。
  饱览了河西的大漠孤烟,陇南的飞瀑流泉,这基本上就是完整的甘肃了。
  陇南市辖1个区8县,面积27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80余万。这里是秦巴山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东连陕西,南接四川,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高山峻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举头峻峭嵯峨,侧耳波涛汹涌。
  虽然山重水复,道路艰险,但因地处连接西南西北之要冲,陇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从这里出发,一路向东,合六国,统华夏;楚汉之争,刘邦麾下大将韩信“明修栈道”,另遣奇兵从这里“暗度陈仓”,一举平定三秦大地,成就大汉王朝奠国之基;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在这里留下了出师未捷的千古遗恨。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他们和汉、藏、回等多民族长期聚居。秦陇巴蜀,南北交融,地域文化,古今并存,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历代文人学士心驰神往,吟咏称颂,名篇佳作,千秋流传。 

  大秦帝国从这里起步

  雄踞关中后,大秦帝国一统华夏。但是,始皇帝的先祖们却是从陇南礼县一带发端的。
  1994年,因为盗墓,礼县大堡子山发现了秦人早期墓葬群,出土的文物有带铭文的青铜鼎、壶、仿、盘、编钟、金虎、金棺饰、玉圭以及大批纹饰各异的金棺饰片等。
  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这些文物年代久远,为周代晚期贵族所使用的器物。根据史书记载,参照墓葬形式、规模以及文物情况,史学界判定,系秦人先祖秦仲、秦庄公之墓。从墓葬地域和出土文物可以判定,秦人早期都邑西犬丘、西垂宫的具体方位大致就在大堡子山以东附近的永兴、长道一带。根据这些线索及上世纪20年代在礼县发现的青铜器“秦公簋”,从80年代起,寻找秦祖先非子所居“西犬丘”及秦早期都城和陵墓的考古和研究活动逐渐展开。
  如今的大堡子山淡然而平静,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的发现,证实了司马迁《史记·秦本纪》关于非子至庄公这段历史记载的可靠性,从而知道秦人早期活动于甘肃东南部的历史之可信,并为确定秦人早期都邑提供了依据,大堡子陵墓也被考古专家认定为秦国的第一陵园——秦西垂陵园。
  如今,当地政府计划把秦早期历史打造成礼县的一张“文化名片”。从2008年起,礼县筹资5000余万元修建了秦文化博物馆,展示礼县秦早期文化的青铜器、石器、陶器等文物3096件。礼县县委书记方新生说,我们将通过加大文物保护和宣传力度,引起人们对秦早期文化的关注。

  悲情诸葛 无功祁山

  虽然远离中原,但是历史上魏蜀相争的鼓角争鸣却一直萦绕在陇之南。
  水连巴蜀,旱接四方,一切都源于陇南咽喉锁钥的战略地位。如今1800多年过去了,刀光剑影已然黯淡,鼓角争鸣已然远去,却给陇南留下了独有的三国文化。
  三国演义中,最鞠躬尽瘁的,莫如诸葛亮,而诸葛先生最悲情的,莫过于六出祁山了。为了蜀国,围绕陇南,诸葛亮出祁山无功而返,出征未捷身先死,而魏将邓艾过陇南出阴平至江油,却奇袭灭蜀。同样是在陇南的重峦叠嶂、崇山峻岭间,历史的大悲大喜,同台上演。
  祁山乡地处天水、礼县、西和的金三角地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和由甘入川的锁钥之地。祁山堡是诸葛亮出祁山的前沿指挥部,远看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万里平原上的一座丘陵,突兀而起,武侯祠就建于山顶。
  登上祁山堡,眼前自会浮现出诸葛亮“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的淡定与从容,如今斯人已逝,但前来武侯祠的凭吊者却络绎不绝,祁山堡上,缭绕的香火从未断绝。
  如今,在祁山堡周围,还有众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遗迹。站在堡顶四望,古战场尽收眼底,遥远的兵戈甲胄之声扑面而来……堡东北一小平台为诸葛亮点将台,东有天水关、卤城、盐井、木门道、九古堆和“藏兵湾”,东南有当年埋藏伏兵的“圈马沟”,西汉水南有观阵堡,诸葛亮在此种草观长蛇阵,祁山堡上原有古洞,直通西汉水畔,是蜀军汲水古道,诸葛亮巡营时也从此洞出入,县城西南铁笼山为姜维大战司马昭之地。
  除了著名的祁山堡外,在陇南,与三国相关的遗迹还有宕昌境内邓艾父子在岷江沿岸修建的栈道“邓邓桥”,邓艾在文县白水江北岸筑的邓艾城,与南岸姜维城对峙,以及宕昌境内姜维的“点将台”等等。

  陇蜀道:“诗仙”“诗圣”留足迹

  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羊肠小道抑或是悬臂栈道,却因为“诗仙”和“诗圣”的吟诵而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就是“蜀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条道路能和蜀道一样,诞生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蜀道”因众多文人骚客深情吟诵而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行路难》描述了徽县境内青泥岭上艰苦跋涉的经历。“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传统意义上的“蜀道”,特指唐都长安(今西安)至蜀中益州(今成都)的官道,穿越陇南市两当、徽县、文县等地。据《史记》记载,这条古道从殷商通蜀,秦以前称故道,汉代称陈仓道和嘉陵道。青泥岭以北至陕西宝鸡为北故道,以南至陕西汉中沔水接金牛道这段为南故道。历史上把这条故道总称为蜀道。它从长安到成都全长约1600余公里。
  蜀道中,由陇入蜀的陇蜀道又是其最为艰险、最为关键的一段。
  在陇南,历史上的蜀道遍布于西秦岭的大山深处,故道,嘉陵道,岐山道,阴平道等都是蜀道中的著名路段,而陇蜀道,不得不说青泥岭。
  青泥岭位于徽县嘉陵镇、大河乡、虞关乡、水阳乡四乡镇之间,属嘉陵江上游,南控巴蜀,北锁秦陇,主峰绵延20多公里,海拔高达1746米,是蜀道从长安到四川成都途中三道险岭(秦岭、青泥岭、剑门)中的最险山峰。
  据《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典籍记载,公元742-744年,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途经青泥岭,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天梯石栈相钩连。”
  一直潜心研究蜀道文化的徽县文体局副局长许占虎说,据考证,青泥指现在徽县青泥岭,天梯指青泥岭主峰“铁山”,从山顶向下行走至嘉陵江“水会渡”渡口的半山腰中,道宽一尺半,两边有铁索相钩,至今还有明显的柱孔。
  公元759年冬,“诗圣”杜甫听闻友人李白入蜀,于是携家眷登徽县木皮岭,到青泥岭,经此道入蜀,在青泥岭上写下了“始知五岳外,别有它山尊”、“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在《水会渡》一诗中为青泥岭留下了“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末已久,崖倾路何难”的诗句。
  许占虎说,唐时途经陇蜀道的有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韦应物、元稹、雍陶、薛涛、李商隐、薛逢、柳宗元等十多位文学家和诗人,他们经过青泥岭时均留下了美丽的诗篇和歌赋,为后世研究青泥古道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唐以后,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人学士写青泥岭的诗词歌赋约200余篇,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一页。
  蜀道既是一条道路,一定程度上也是承载中国文学史的一条“诗道”,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而浩瀚的蜀道文化。

  本稿件由本报记者王宏伟、屠国玺、梁军、连振祥采写,图片由本报记者张锰摄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甘肃省陇南市百座便民桥正式建成通车
· 甘肃陇南灾区:1242个行政村全部恢复供电
· 余震不断 陇南铅锌矿区暂时停产
· 甘肃陇南油橄榄产品展示会在兰州举行
· 甘肃陇南:小核桃滚出大产业[图]
 
频道精选:
· 【思想】央企高管限薪关键在于厘清市场边界 2013-06-14
· 【读书】反思这场金融危机视野不能局限在美国 2014-08-26
· 【财智】汇添富清盘避重就轻 剑走偏锋疑营销噱头 2014-08-22
· 【深度】“掮客”律师当中介跑关系乱象频出 2014-08-2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