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加剧 官员被人堵
2014-08-04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字号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14年上半年多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这使今年地方政府2.4万亿元地方债的偿债压力陡增,风险凸现。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债务问题突出,出现了债主把某地基层官员堵在会议室讨债的情形。审计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共有9个省份超8亿元的债务逾期未还。

    楼市乏力今年2.4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加剧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14年上半年多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这使今年地方政府2.4万亿元地方债的偿债压力陡增,风险凸现。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一些地方债务问题突出,出现了债主把某地基层官员堵在会议室讨债的情形。

    审计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共有9个省份超8亿元的债务逾期未还。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偿债压力陡增

    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这意味着今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为2.4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称,今年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

    经济下行压力下,多地财政收入吃紧,这加重地方偿债压力。

    根据各地披露的经济半年报,至少22省份经济增速落后于年初目标,11个省份财政收入增幅只有个位数。

    这也使得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卖地偿债。

    早在2012年底,就有11个省级、316个市级、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金偿还约3.5万亿元地方债。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收入达到21129亿元,同比增长26.3%。不过,由于楼市低迷,土地市场不景气,6月份地方卖地收入同比增幅跌至7.3%。

    南方某市一名官员称,由于当地土地市场不景气,多次出现土地流拍现象,为了把地卖出去,当地只好采取划小地块出让的办法。“价格低也要忍痛卖,一旦资金链断了,进入金融机构的‘黑名单’就更糟糕了”。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教授郑春荣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年经济下行会导致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的收益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以土地为资产的融资平台公司,这类公司一般通过做大资产(即收储土地)来增加负债,但是今年楼市低迷,土地估值下降、资产缩水,而负债却没变。但这多出现在县级融资平台,而更上一级(省级、地市级)的地方融资平台腾挪空间更大。

    尽管地方政府加速卖地,但开发商往往无力接单。这也让地方来自土地的财政收入萎缩。一名省级开发区官员称,由于地价下跌,当地今年财政收入至少要下降25%。

    除了卖地偿债外,地方政府还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根据审计署最新数据,2013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9个省本级政府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达579.31亿元。

    偿债疏堵结合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

    “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改革总的要求是,疏堵结合,开明渠、堵暗道,加快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楼继伟在对媒体详解该方案时如是称。

    在“堵暗道”方面,地方融资平台和通过信托等渠道举债已被看紧。

    近些年,融资平台公司成为地方政府举债主体,截至2013年底,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超4万亿元(40756亿元)。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管理,贷款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政府通过信托等影子银行融资的渠道也被收紧,去年,上海银监局辖区内政信合作产品增速明显放缓,在各种信托产品中比重已有下滑。

    在“开明渠”方面,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014年5月,为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包括上海、广东、浙江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目前广东、山东、江苏三地已经完成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江西政府债已经公开招标,另外六地在积极准备中。

    楼继伟称,下一步规范地方债管理方向是在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上,继续扩大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

    两项基础性工作中,一项是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向社会公开政府家底;二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

    郑春荣对本报记者表示,“开明渠”、“堵暗道”的地方债管理思路很正确,楼部长会加速推行相应的改革措施,但巨额存量的地方债务如何化解仍是很重要的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许多地方债务问题快捂不住了”
· 楼继伟:加强地方债规模控制 推增值税改革
· 四省份选定地方债评级公司
· 地方债“自发自还”首单落地招标利率低于预期
· 地方债“评级定价”意义深远
 
频道精选:
· 【思想】经济责任审计让权力账单阳光化 2013-06-14
· 【读书】中国经济必须冲出三重断裂带 2014-08-04
· 【财智】新丽传媒IPO欲解资金饥渴 2014-08-01
· 【深度】“许多地方债务问题快捂不住了” 2014-08-0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