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民国中央实验茶厂
2014-07-16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茶乡晨曲

    因为山峦和天险的乌江所隔绝,湄潭历来是数次战争的宁静后方,也是盛产茶叶的古茶区。
  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厂入驻了湄潭。很快,国立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武汉头等测候所也随之迁来,宁静的小镇自此比其他小镇多了些书香气息。茶叶的工业化生产也在这批科研单位到来之后,逐步形成规模,带动了湄潭、贵州乃至全国的茶叶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历史阶段。
  至今,在中央实验茶场的原址,还保留有红茶和绿茶两个的茶叶生产车间作为茶工业机具展的一部分,在原汁原味的生产线边上,除了木料因历史散发出来的细微木屑香味,似乎隐约之间还能闻到一丝茶香。
  1939年,中国大半壁江山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中国在国际上广受青睐的传统出口产品:陶瓷、丝绸和茶叶在沿海一带受阻,为了发展战时经济,支援抗战,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大后方建立茶叶科研、生产、出口的基地。素有“清、静、雅、和”文化特质的茶叶,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担当起了以茶叶换枪支弹药支持抗战的特殊使命。
  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试制的功夫红茶获得成功,取名为“湄红”。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建立后,为研制工夫红茶,采用三桶式木质人推揉捻机制茶。1953年,继承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基因的贵州省湄潭茶叶试验站科研人员设计了木铁结构的滚筒杀青机炒干机投入使用,比手工制茶提高了5-10倍效益。到50年代末,湄潭茶场发展成为贵州最大的农垦茶场,而木制的红茶生产线起到扩大规模生产的作用,为大量红茶出口夯实了基础。
  由于在战争中毁损,或是随着茶叶生产技术的改进而推陈出新,或是因为企业的体制改变而流失等诸多原因,全国其他地方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规模化制茶工厂几乎无以存在。湄潭茶场因是贵州最大的国营农垦茶场,建国后由地方接管,最后由省级直管,直到2010年底,其性质一直属“国营”企业,茶场的部分车间一直生产到本世纪初。综上历史原因,加之湄潭县人民政府和茶场领导层的有意识的保护,沿自“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湄潭茶场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其红茶机械化生产线完整无损。占地50余亩的厂区依然保存着建国初的风貌。这为中国茶叶工业化的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留下了宝贵财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老茶身价大涨 堪比古董
· 文革普洱茶的归来
· 茶叶投资 行情到来?
· 唐代宫廷茶具 还原茶之盛事
· 京华茶叶提前一月上市早茶价格让利
 
频道精选:
· 【思想】别让“天价公积金”加剧社会不公 2013-06-14
· 【读书】互联网金融重构金融业 2014-07-15
· 【财智】中报行情前瞻:医药汽车向好 2014-07-15
· 【深度】北京制造业转移陷入“蜗行牛步” 2014-07-1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