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承载历史的文化名山
2014-06-18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天姥山名扬四海,应该与李白有关,与他的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关。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中的天姥山,就在浙江省新昌县境内。
  天姥山,连绵起伏。山连山,山迭山,远看层峦叠嶂,千峰竞秀;近看翠谷纵横,鸟语花香。主峰拔云尖(北斗尖)终年烟霞明灭,云缠雾绕。这里有民谣说:“四明山高,撞斑竹山腰;斑竹山高,撞拨云尖腰。”此话一点不假。山峰插进了云端,林梢穿破了天空,拔云尖,简直要高到天上去了。
  云门深锁的天姥山,同时又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名山。李白到此一游,其实是因唐朝道士司马承祯的影响。
  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睿宗皇帝的召见,后颇受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多次下诏,召他赴京讲道。司马承祯隐居天台山桐柏宫,享受道家山水之乐,眼看推辞不得,只得应诏进京,从桐柏宫行至天姥山下的一座桥时,后悔不已,一不小心便跌下马来,此桥便是司马悔桥(俗称落马桥),于是再也没有出山。李白初入剡中时,司马承祯尚在人世。两年前在江陵,司马承祯见过李白,说他有仙风道骨,又向李白介绍了天姥山,诗人对此念念不忘。
  斑竹村口,古木参天,绿荫披翳,司马悔桥藤蔓缠绕,桥下浅溪流水,卵石清晰可辨,鱼儿来往穿梭。当地村民说,桥东原有司马庙,文武官员至此,必须落马下桥徒步而行。由此,天姥山被道家定为第十六福地。
  司马悔桥横跨而过的,就是那条氲氤着仙气的惆怅溪。惆怅溪蜿蜒数十里,似一条彩带缠绕着天姥山,一头牵来神话,一头连着幻想。天姥山麓有个美丽的地方,名叫桃源,曾经是神仙出没之地。东汉末年,剡县两位青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路经此地迷路了,在桃源刘门坞近旁,遇见二仙女,结为夫妻,半年后,刘阮思乡心切,求归故里,回家发现已历七世,又上桃源寻仙无着,徘徊溪边,为后世留下了刘门山、惆怅溪胜迹。
  “涧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下成蹊。自从重入山中去,烟雨深深锁旧溪。”惆怅溪叹息着、呜咽着,那份青郁、那份凄美似乎幽幽地散发着刘阮深深的叹息。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那么,是谁拾起仙姑丢下的金钥匙,打开“洞天石扉”之门呢?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率百余人“由始宁南山伐木开道直至临海”,硬是劈开了开姥,出现一条台越驿道,从而揭开了天姥山朦胧的面纱。
  这条古驿道后成为官路,沿途设铺设店,如今有几处驿道犹存,铺廊依旧。班竹村为古代天姥、天台、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沿街建有公馆、驿铺和客栈,曾十分兴旺。现残存的民居、古驿道和街道古风犹在,村口还有章家祠堂等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在村尽头处,登上连接高山云海的“青云梯”,由此便可登天姥,进入海拔900米的北斗尖。
  入林仰面不见天,登峰低首不见地。登上北斗尖,只见云涛滚滚,晓岚漫漫,石崖突兀,悬壁高张,碧潭幽深,泉水叮咚;画眉唱着清婉的歌,松鼠跳起快乐的舞,偶尔还能见到清猿一掠而过的身影。极目远眺,北有芭蕉、斑竹山,南有王会、牛姑诸山,西南有莲花峰,众山俯伏,莽莽苍苍,层层叠叠,那磅礴气势和巍峨景致让人恍若置身于诗仙李白所描绘过的瑰丽奇异的梦境之中……
  在人们的心目中,天姥山和诗仙李白一样,如梦似幻,遥远而缥渺。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原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天纬教授深有感受地说,只有登上天姥山,才能真正领略到诗中那种瑰丽的意境。
  “假如没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天姥山也就不会有今天这种名气,恐怕仍然是不会被广为人知的。正是诗人才赋予了天姥山这个文化的生命,天姥山才成为天下名山。”薛天纬说,李白是冲着天姥山这座仙山来的,我们也是冲着仙山来的。
  天姥山,是诗仙李白一生态度的顶峰,也是一座高雅的文化名山。

  (本稿件由本报记者章达飞组稿 记者王政采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