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金融业从哪里向民营资本“放水”?
2014-05-22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一边是民间资本在寻找出路,一边是诸多的行业领域需要输血、需要金融的支持。那么,如何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如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的开放,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金融业从哪里向民营资本“放水”?

  李剑阁:金融领域进行的牌照管理本身或会形成某些垄断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的金融领域还进行牌照管理,那么牌照管理本身可能会形成某些垄断,这并不是说展开充分竞争的,所以导致了整个的金融体系的效率还不够高,那么内部的运转成本以及资金在金融系统内,从银行内再搬到银行外,从正规银行到影子银行,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每一层都在那空转,不产生任何效益,但是每一道都会增加很多的成本,所以到实体经济手上的时候钱就感到贷款又难,成本又高。这个正是我们这次新国九条和今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刘戈:金融改革的目标是让金融对实体经济形成有效的灌溉系统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在我们目前的金融体系里面,有很多要钱的和投钱的人互相之间是不畅的。所以现在我们金融改革的目标,就是怎么样让我们的金融对实体变成一个灌溉系统,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这样一个灌溉系统,也就是说有主流,有主干渠,有毛细渠。现在我们更像雨后的一片沼泽地,有的地方水积的很多,有的地方水积的很少,这样的一个渠道之间不是特别的畅通,现在改革的目标就是这样一个方向。

  好像这块肥肉,只要我进去就能吃到,我们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很高,那是不是我们有了更多的银行,这个融资成本就能够降下去?我觉得未必。其实我们银行的总体数量并不少,现在很多农村信用社,你说它已经是非常小规模的,他是城市的,应该是说作为一个融资的毛细血管,但是你研究他你会发现,他最后他都不会在他应该待的那个地方待着。他最后都跑到城里面,然后去为那些大一点的企业去服务。因为什么呢?在我们目前的金融体系下面不管是谁,不管你是一个大佬,还是一个基层的草根金融机构,那最后你有做大生意的土壤,那你不会去做那个毛细,那些又费时费力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利率市场化这一步如果没走到的话,那你现在增加了很多新的银行,不管是民营的也好,还是国有的也好,其实对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还是不可能达到我们设想的效果。

  李剑阁:民营资本在进入银行领域时要非常慎重 不要以为这是个好机会要捞一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其实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和进入金融的其他行业,现在的路都逐步打开了,但是大家热议的是银行,而民营资本现在也好像关注是否能进入银行体系,自己搞一个民资的银行。我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曾经有一个发言,我说首先方向是对的,我的银行向全社会资本开放,做出一个欢迎竞争,提高效率的姿态。但是对于民营资本来讲,头脑要清醒,因为办银行绝对不是摆个摊卖大白菜,他需要人才,需要知识,需要组织体系,这一整套的东西不是那么轻易能进入的,他的资金门槛、技术门槛、专业门槛比较高,这是一个。第二,我们有一些民营企业家对办银行一些相关法规还不够了解,他以为我现在老缺钱,那么我办了银行以后就不缺钱了,但是他忘了银行法规定,你的股东从你所办的银行当中所取得贷款的比例是有严格限制的,就是怕你办了银行以后搞利益输送,实际上是损害其他的股东以及储户的利益了,增加了他们的风险。这个法规并不是所有的现在想进入民营银行的这些民营资本所了解的,所以我一再讲这件事是好事,但是民营资本在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要非常的慎重,要非常的有敬畏的心来做这个事情,不要以为这个事,是好机会要捞一把。

  最近,所谓我们学者经常说的叫草根金融,草根金融的问题并不是说我们一个政府提倡或者道德上宣传一下,它就愿意做了。我个人觉得还是利率市场化,就是说你给那些市场无数的散户去进行,小农户去贷款的时候,利率要放开,因为你的利率要充分反应它的风险价值,风险溢价,就是说你风险大,贷款溢价以后肯定成本也高,那么你利率要体现出来,所以利率要进一步市场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有一个个人的看法,就是你永远不要告诉别人投资渠道在哪儿,因为投资者的聪明程度和研究程度远远高于我们这些人,因为钱是他的,不是我的。我永远不会说,我认为政府都不应该说,说欢迎你们到哪去投资,其实这个资本最聪明的会找到它的领域,主要是你把一些市场障碍打开以后,资本会最聪明的找到它的出路。

  李剑阁:互联网企业搞金融不能另搞一套 弄乱整个秩序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但是我在这之前想澄清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现在用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不是特别准确,好像会给人两个误解。第一,以为我们现在的金融好像和互联网没关系。其实中国,如果用各个行业来看,金融业利用互联网和IT技术是最先进的,每年的投入也是最大的,起步是很早的。虽然我们中国银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很大的发展,但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比如说我们证券市场的无纸化做得比美国还早,美国很晚还在那报价,还在那填单子,我们早就无纸化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金融体系其实早就和互联网结合了,那么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个什么问题为呢,是一批互联网企业。一些非金融的这个互联网企业,包括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人作为一个金融大军当中的新兵进来了,所以他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冲击,我觉得这是好事情,这符合整个一个市场竞争的一个总的方向。

  我最近讲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说相当于原来是一帮足球手在那踢足球,有各种角色,有守门员,有前锋,有后卫,突然来了个拳击手,他觉得自己足球踢的也不错。他确实可能带来一种新的踢法,但是你不能用拳击的办法来踢足球。所以我个人对于互联网金融,还用这个词,既要呵护,也要监管。就是我们欢迎它进来,但是我们要加强监管,大家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当然这个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有了新的东西,可能就要有新的规则,但是这个规则是每个参与者都要共同遵守的,而不是说你来一套我来一套,这就乱掉了。我觉得你既然是想进来跟我踢足球,你最好还是按照足球的规则跟我来踢。但可能确实你的合理冲撞能力比别人强,你可能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带来一些新的竞争,这我们欢迎,但是你不能说你另搞一套,然后弄的整个秩序搞乱掉了。

  刘戈:对互联网金融 我们该松的时候还是要松一点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的确,他进入到足球场里,不管他原来是干什么的,他都要按照足球的规则来做,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看到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跟原来踢足球的这些人不一样。然后他们的身体条件也跟原来的这些运动员所训练的不一样,而且在这之前,他们是没有按照足球运动员长期在这个行当里面的规则来训练,所以他一定会对这个比赛结果发生一个新的影响,新的变化。

  现在他们雄心勃勃,而且他们主要获得的呼声特别高,比如现在的各种宝们。虽然收益率比前段时间降下来了,但是每天能看到的实时收益还是对很多人产生了一个新的影响。现在我是觉得,可能监管是需要,但是一定按照他是新的角色,他进入到你这个场子了,按你这个场子踢球没有问题,但是也要考虑到他们的确由于基础不一样,所以如果过于严格。比如说其实裁判员在吹哨的时候还是有一个自由量裁权的,那么在这个上面是不是还是应该再松一点,该松的时候还是要松一点。足球的规则也是在不断的修订的,虽然修订的不那么勤,但是现在规则和一百年前的规则也有非常大的变化。

  李剑阁: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 及时修订不适合新形势的监管条例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总得来讲就是要看一看,要容忍,要呵护,同时要监管,这个监管也不是说一定按照千年不变的规则,而是可以与时俱进的建立一些新的规则,但是新的规则建立起来以后,大家都要遵守。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你不管以什么新的角色进入金融领域,你都不能脱离金融的最本质的东西,你是起一个融资的作用,无论你是进入银行,进入证券,进入保险,进入信托,进入基金,其实现在都在往里进,那么这样就是说,不管怎么说,原来这几个方面的金融属性是不会改变的,但是他的经营方式可能会改变,甚至于业态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我们的规则确实要按照新的变化去制定一些新的规则,这就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说我们要与时俱进,要随时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及时的去修订不适合新的形势的一些监管的条例。

  钱军:互联网行业有创新 要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支持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比如说拿支付宝来讲,支付宝能成功,除了阿里巴巴自己的努力之外,还跟传统的金融行业合作,他要跟基金公司合作,以后我觉得这种形式,民营的可能更具创新性,制度上更灵活这些企业可以跟传统的这些金融行业,包括银行,包括基金公司,包括证券公司有更多的合作,传统金融行业跟他们合作,实际上也是在扶持这些民营企业的纵深的发展,所以这个应该鼓励。

  还有一个,就是互联网行业有了创新,但是也有风险,所以有一个平衡点,就是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支持创新。比如说央行要给宝宝收准备金,我觉得是可以的,有道理的,因为有风险性,但是可能开始的时候保险金应该收的低一点,这一类的政策包括别的互联网的行业这一类的政策,包括税收上的一些政策,针对新兴行业的税收上的偏,那么这些政策就可以扶持这些行业的发展。

  赵锡军:政府要向力量较薄弱的民营金融机构提供好的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第一个,就是环境方面,从政府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讲,怎么样做好信用方面的服务,提供好一个信用的环境,为各方面的参与者,特别是向相对力量比较薄弱的民营的这些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好服务。第二个方面就是相应的一些政策的一些改善,能否针对不同类别的机构,不同类别的金融行业能够有分类的指导,分类的管理,尽可能的降低那些不必要的手续,环节和过高的门槛。第三个方面,作为投资者愿意投入到金融领域里这些机构,他们自己目前也要有相应的一些准备,比如说最重要的就是个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隔离机制,你将来怎么样来建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央行放话:清除房贷障碍 2014-05-15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房企为何总爱扮演“爱哭的孩子”? 2014-05-1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新国九条 提振资本市场 2014-05-1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茶叶投资 行情到来? 2014-05-1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理财你选谁:银行? 互联网? 2014-05-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