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调控“主航道创新”之三:放管有度
2014-04-24   作者:刘海燕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字号

    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措施,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此前发改委取消已实行8年的《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伴随着中央政府简政放权举措的步步践行,市场活力再启,中国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彭博市场杂志》今年初最新评比排名的全球22个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以营商自由度等指标连续第三年登上榜首。

    过去一年,新一届政府把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一系列相关改革措施相继推出。截至今年一季度一年时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超过400项。

    美中企业家商会会长孙文铁告诉记者:“简政放权后,很多审批取消了,成本节省了,办事容易了,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很多会员企业都愿意赴华投资。”

    简政放权,就是用权力“减法”换取经济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应。数据显示,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十多年来最高的。今年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李克强总理在海南省考察时说,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通过改革,办企业更加顺畅,办事成本也降低了,而创业带动就业、提高收入,实现这一低一高需要政府自身改革,也是民众的期盼,显示了改革的红利。

    中国美国商会法律委员会联合主席夏尊恩认为,中国的简政放权措施实际上也是一种“刺激”措施,这有利于外国投资增长。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说,简化审批手续有效促进了中国竞争力开始下降的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转型。

    面对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减速换挡期,作为市场主体的跨国公司仍给中国改革投了信任票。

    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对新华社记者说:“包括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措施,代表着在企业生态环境中,我们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这将会大大增强我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热情。”

    美国杜邦公司把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指导目标定为8%至15%。杜邦公司董事长柯爱伦说,“稳定的中国”是公司这一指导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外界有许多有关中国的杂音”,但杜邦从其在中国的大部分部门“看到了积极迹象”。

    “中国政府在改革中加强问责和执法,将让投资者更加坚定信念来华投资,”爱立信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对中国当下改革从“政府的自我革命”开始抱以期待。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关键在于行动、落实和效果。总体而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越往后推进,难度越大,因为剩下来的都是硬骨头,寻求新的突破口势在必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曾表示,政府还要继续啃“硬骨头”,要努力做到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推动简政放权,也要放管结合,正确认识“有所不为”和“有所必为”的辩证关系。政府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更有效地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保证市场更加公平有序。良好的“政企互动”才能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应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汲取的一个教训是,市场不是自动调节的。它们容易产生资产和信贷泡沫。

    他认为,中国领导人面临的挑战是设计出适合其发展阶段的有效管理制度。在税收增长的情况下,扩大城镇化、卫生保健和教育开支,同时可支撑经济增长,改善环境,减少不均等。在这方面,政府有充分理由发挥主导作用。

    有所作为不仅要管住还要管好。去年以来,不少地方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的同时,建立了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例如通过“黑名单”制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等。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说,中国政府明晰角色定位,通过合作和创新促进企业增长,创造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

    中国政府在简政放权改革启动之初就一再强调“放”的同时加强有效管理。下一步,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政府在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上将更有作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网民关注]规范保障房建设 利于理顺市场供求关系 2012-09-03
· 不要幻想房地产调控短期内会放松 2014-04-22
·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努力构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2014-04-21
· 差别调控是结构调整应有之义 2014-04-11
· 北京住建委约谈50家开发商传达限价等调控政策 2014-04-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