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近年来该省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大涨,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山西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开始告别靠黄土地吃饭的老样子。
数据显示,在2013年,尽管山西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收入的主体,比重分别超过1/2和1/3,但与2005年相比,前者上涨了11%,后者则下降近20%。
2010年以来,山西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除了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转型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外,农民工资性收入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由纯粹的体力劳动转向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技术工人,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这拉高了工资性收入水平。
同时,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近年来,农村合作社或集体企业不断增加,农民的红利收入以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等在逐步增多。而密集出台的惠农政策性补贴成为农民普及最广、来源最稳定的转移性收入。统计显示,在2013年,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改往年颓势,增长10%,转移性收入则比2010年翻一番。
收入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村消费习惯的改变。在2013年,过去快速增长的衣、食、住消费增速明显回落,而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增速均达到两位数,成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专家认为,山西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慢慢向城镇居民生活方式接近。
统计专家预测,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已进入较快增长通道,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