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打造东北亚经济新隆起带
2014-04-09   作者:记者 李凤双 褚晓亮 段续 姚友明/长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长吉图区域战略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和发展的国家战略。自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以下简称长吉图战略)以来,长吉图区域内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整合都取得长足进步。带动吉林省东联日本海、西进外蒙古的“飞铃型”发展结构日渐形成,长吉图这片狭长区域已成为黑土地上新的经济隆起带。
  从2013年起,国家将连续三年每年向长吉图区域投入8亿元发展资金,长吉图区域发展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作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重要平台的作用也日渐凸显。

  新平台铸就新格局

  长吉图区域面积约7.32万平方公里,含长春、吉林市部分辖区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占吉林省总面积的39.1%,人口近1100万,经济总量占吉林省一半以上,近三年经济总量翻了将近一番,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吉图战略实施数年来,平台建设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法宝”。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和特殊功能区不断建立,在提升吉林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同时,也为区域内各地区提供了具体发展支撑。
  吉林省国家级开发区总数由长吉图战略实施前的4个增加到10个,其中8个在长吉图区域,涌现出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吉林食品区、长春兴隆保税区等一批新平台、新载体。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已顺利通过验收。作为我国第19个综合保税区,该区已经签约26个项目,年进出口额约7.1亿美元。“保税区对于其腹地的经济发展有巨大带动作用。”该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旭说。
  长吉图区域内13个县区则以县级开发区和工业区为载体,通过厘清市、县、乡镇三个层级的发展脉络,在横贯东西的路网基础上,以发展平台、重点城市为点,以路网为线,以沿线城镇协同发展引领区域内全面发展。

  以市场机制探索发展新模式

  2013年年初,吉林省通过进一步落实长吉图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使战略实施迈入新阶段。“专人研究、专人协调、专人服务,长吉图区域发展可以说是吉林省发展的重中之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宝田说,“领导小组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解决实际困难。”
  一直以来,长吉图区域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受国际政治局势影响较大,整体发展环境不优。而且辖区内通道、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和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理念上和硬件上差距都较大。”吉林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海军说,“必须通过市场化来破题。”
  为突破瓶颈,吉林省正在通过多样化的经贸合作推动东北亚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每年一届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已经成为各国政商人士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区域内,“产城融合”、“以产促城”等新方式也在逐步实践和探索之中,用新办法解决土地和资金等“老问题”,正在不断成为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实现东北亚区域稳定繁荣的新颖思路。
  “长吉图开发办公室在未来将成立包括物流、现代农业、服务业、旅游等专业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区域发展。”张宝田说,“以长吉图发展专项资金为基础,注册成立长吉图投资集团总公司和各类子公司,统筹推进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基础设施、生态水利建设,搭建区域建设与融资的市场化平台。”
  公司既可以承担发展职能,也是吸引投资的重要载体。张宝田表示,除成立国有企业之外,结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各类民营企业孵化与成长,通过与银行合作建立基金对项目进行扶持注资,促进民企发展。目前,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5%,税收、从业人员、投资占比均超过70%。
  公司在“前线”奋战,政府在“后方”支援。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成立担保公司规范抵押流程,帮助企业整合自身可抵押资源,顺利获得贷款,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环评等一系列政策问题。“政策给到位、困难帮到位、服务做到位”,通过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调动区域内经济发展活力。
  不仅如此,吉林省将探索赋予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吉林食品区等重要平台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起高效、灵活的全新体制机制。仲秋野说,“中心食品区是副厅级建制,在发展过程中自主性更强。”
  在区域内重点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上,吉林省将逐步下放权力,扩大这些城镇管理权限。张宝田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计划将一些特色城镇建设承包给有资质的公司,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调节发展。

  构建区域融合新图景

  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表示,要把全省的改革开放作为整体,以长吉图战略为总纲,做好窗口、做大前沿、做强腹地、辐射南北、东进西连,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带动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通过产业差异化和互补式发展,长吉图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长春和吉林市为腹地、以延龙图为前沿、以珲春为窗口的四大组团区域。同时,长吉一体化和延龙图一体化加速推进,各发展板块初步呈现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长春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吉林市也加快推进十大功能区建设步伐,正在形成“北工、中商、南居”的空间结构形态。延龙图一体化初见成效、珲春“窗口”功能明显提升。如今,长春至珲春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延吉机场国际航班客流年吞吐量超长春、达到40万人次,中俄合作扩建俄罗斯扎鲁比诺港的项目正在高速推进,由珲春出境经朝鲜罗津港由日本海运往上海(宁波)港的“内贸外运”也已成功实现。
  在吉林省的大力推进下,面向东北亚区域的对外通道及陆海联运航线也取得一些新成效,对外通道建设拓展了长吉图面向东北亚区域发展的空间。2013年8月,中俄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国际联运正式开通。还成功开通了珲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韩国束草、釜山和日本新潟的陆海联运航线,开辟了一条我国东北地区便捷出海的新通道。
  尽管吉林省在对外开放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当前东北亚区域“政冷经冷”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延边大学东北亚政治研究所所长金强一认为,目前东北亚区域还未形成构筑大规模国际经济合作体系所需要的政治环境,这是当前制约该区域发展的核心障碍。
  除了国际政治因素外,目前长吉图战略实施中还遇到一些现实难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对外通道建设仍未实现实质性突破。
  “长春、吉林市为腹地,延吉、龙井、图们为‘桥头堡’,珲春为‘窗口’,最终‘东联西进、借港出海’。”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协调处处长白忠凯拿出地图向记者演示说,一旦突破对外通道瓶颈,长吉图区域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专家认为,从当前和长远来看,长吉图区域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突破一系列关键障碍,营造有利于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国际环境。一是加快“东联西进”的“大通道”建设;二是抓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的机制创新。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东北亚区域的企业、金融机构等在长吉图区域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各具特色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围绕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领域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利用多种平台和渠道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务实合作,尽快打破东北亚“政冷经冷”怪圈。加强民间和官方等多层次合作,利用东北亚博览会等平台多举行交流活动,以经贸交流、文化活动带动政治互信合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长吉图先导区 2011-10-13
· [新经济地理]长吉图:东北振兴新“圆心” 2010-07-28
· 吉林:借长吉图东风打造国际“化工城” 2010-07-28
· 长吉图:东北振兴新“圆心” 2010-07-28
·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简读 2010-07-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