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就在中石化、中石油相继启动油气改革,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经营之前,我国油气资源大区新疆率先宣布启动油气资源开发改革,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对于新疆这一积极举措,区域经济分析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油气产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新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所有制结构单一,由央企垄断经营,对经济增长、地方税收和促进就业等方面贡献乏力,混合所有制“阀门”启动后,央企和地方及民企“联姻”,有利于双方取长补短、实现共赢,释放油气产业新的活力,繁荣地方经济。地方和民企涉足新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已进入打破石化产业垄断的核心区域,但对当前央企控股的底线应理性客观看待。
单一开发结构拉动经济乏力
油气产业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截至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在新疆已形成原油加工能力3000万吨,石油化工产品达300余种,疆内的广汇集团、美克集团、国际实业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长期涉足原油和天然气进出口、加工、运输领域,美汇特、华泰石化公司、宝塔石化等民营企业都已形成百万吨以上的原油加工能力。但受历史延续的体制机制影响,新疆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单一,与地方企业合作项目较少。
2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会,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正式开启混合所有制“阀门”。自治区经信委主任胡开江表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对拉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乏力,除吸纳当地新增劳动力有限外,在疆油气企业大多数以分公司形式存在,导致地方税收贡献与经济总量不相适应,还有个别油田税收、工业增加值及产量统计均不在新疆,部分低效、低产油田资源闲置。
自治区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对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与其他非石油行业相比相对不足,2010至2012年,其在疆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60.4%降低到51.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5.02%)不到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5%)的一半。
自治区国资委主任邵峰表示,当前新疆油气开发在解决地方就业方面也有限,去年新疆石油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2%,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约7.5万人,仅占新疆各行业在岗人员的2.69%。
此外,新疆油气资源开发长期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央企主导,对地方财政贡献也有限。2012年,驻疆16家中央石油企业销售收入5806亿元,利税总额1026亿元,但对新疆地方财政的贡献仅为77亿元,占全区2012年全口径财政收入的4%。
据测算,到“十二五”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新疆规划的油气当量目标为6000万吨,按目前国际原油90美元每桶计算,预计为新疆带来230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但上缴地方税费仅97亿元,占全区“十二五”末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4%。但新疆若发展混合所有制,自主开发油气资源,按建设初期500万吨油气当量计算,可直接为新疆带来53亿元的税收,随着自主开发建设能力的不断增强,若达到1200万吨,可带来460亿元工业增加值,拉动新疆石油石化产业链近千亿元,上缴地方各级政府税费400亿元以上,其中地方税收127亿元,对比效果显而易见。
胡开江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疆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新疆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引入地方和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不但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还可以聚集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加快勘探开发,使油气资源开发更进一步起到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顶梁柱”的作用,并推动地方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新疆经济实力。
三大合作模式“剑指”油气开发
为探索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混合所有制的经验,自2012年起,新疆和中石油、中石化等已展开试点合作项目。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地方参股的形式展开合作,在克拉玛依组建了红山油田,共同投资勘探开发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根据协议,合作资源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总储量达4025万吨,合作期限为20年。
“2013年,红山油田生产销售原油46.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14亿元,上缴各项税费6.09亿元,其中上缴地方税费1.95亿元。我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了一条资源合作开发的新路子。仅一年多时间,建成产能20万吨,新区产能贡献率达到82%,创造了红山油田规模开发以来产能建设的最好水平。”红山油田公司总经理杨生榛说。
红山油田的诞生,开启了新疆油气合作开发新模式,实现了三方共赢:红山油田未来的勘探开发仍由中石油负责,吸引了中石油更大援疆项目投资;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兵团则借助这个平台获取部分原油资源,用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从而推动当地石化产业的招商并形成石化产业链。
2012年7月26日,通过对中石化塔河分公司进行改制,阿克苏地区和中石化联合成立了塔河炼化公司,随后完成了资产变更、税务和财务等有关手续,2013年4月成为一家在疆注册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亚新介绍,改制以后,企业所得税缴纳方式和比例发生改变,由以往的按50%比例在地方缴纳变为100%在地方缴纳。去年4月至12月,塔河炼化公司在地方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实现翻番。
胡开江说,目前新疆已探索出三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发油气资源的主要合作模式,即:地方企业合作参股;地方企业主导开发以及央企在疆分公司改制为地方企业参股子公司。
在地方企业参股合作模式方面,自治区将按照红山油田的开发模式,和中石油共同制定塔里木油田中古区块开发方案,新疆国有企业代表自治区共同参与开发经营,逐步实现合作开发油气区块外,还将在克拉玛依千万吨炼化项目,低效低产油田项目,油气管道建设等方面与中石油、中石化开展参股合作。
在地方企业主导开发模式方面,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东部新发现的昌吉油田、沙雅县与民丰县交界地区的顺南油田等区块,将以地方企业为开发主体,与新疆油田公司及大型企业在当地组建股份制公司共同开发。据测算,以新疆地方为主导进行500万吨油气开发,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约168亿元左右,增加地方税收约25亿元。
在第三种模式中,中石油、中石化在疆的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所有分公司将改制为子公司,吸纳地方企业参股,形成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实现在当地注册。这样增加了中石油、中石化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和管理层级,对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税收上缴等方面产生影响,涉及中石油、中石化在疆上市公司的所有分公司也对中央与地方现有税收分配做出调整。在税收核算上,所有子公司不进行统计汇总缴税,只按照单个法人企业上缴税收,与区域性总公司组织形式相比,不同的是亏损企业不能低效盈利企业的纳税所得额,这对地方所得税的贡献是最大化的。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新疆拥有从勘探开发、炼化、成品油批发销售等较为完整石油加工产业链,以前地方和民营企业只是进入了新疆油气产业中下游的炼化、物流等领域,随着新疆地方企业与中央石油企业以这三大合作模式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新疆油气资源开发改革已走在全国前头,进入打破油气产业垄断经营的核心区域。
新疆奎山宝塔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蔺怀华对此也表示乐观,民营企业在新疆油气领域的合作范围更大了,困扰企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油气勘探开发及加工运输方面的问题都将有望得到解决。
央企控股仍是“底线”
就在新疆积极宣布启动油气资源开发改革一周后,2月19日,中石化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启动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的议案》,同意在对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业务板块现有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同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上限为30%。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向媒体透露,公司搭建了未动用储量、非常规、油气、管道、炼化和金融板块六个合作平台,采用产品分成的模式引入民资,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此外,中石油已把西气东输三线管线49%的股权对外招标,第四线也已在招标,民企、基金、外资都可以进入。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出台了油气改革的基本框架,但操作细节和开放程度相对于其在新疆的政策来看,较为模糊且没有具体时间表,新疆已明显优先于全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开始推进混合所有制。
但结合目前合作项目的情况看,央企的底线依然明确。例如:红山油田的股权结构中,中国石油占60%、新疆能源集团占25%、兵团占15%;塔河炼化的股权结构中,中石化占99%,阿克苏地区仅占1%。今年年底将开工建设的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项目中,中石化、浙能集团、新投集团的股比为90%:5%:5%,中石化控股。这些项目中,央企依然占有绝对股权,拥有话语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央石油企业在疆分公司管理者表示,此次新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中央企业配合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新疆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层面出发展开的合作,从企业核心利益的角度出发,不可能没有底线。对于央企而言,当前新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并不是要动摇央企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把税收更多地留在新疆,惠及新疆各族群众。
此外,新疆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决策在先,而论证在后,目前缺乏第三方的可行性报告,这样的改革措施应该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专门的设计,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行政手段控制和分配股权的比例。
这位管理者还表示,石油产业链很长,上中下游各阶段对资金、专业能力以及合作方式的需求都有不同,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对于资金投入、技术要求和开发装备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地方和民营企业还达不到独当一面的能力。地方和民企与其紧盯着上游,不如发挥自身优势在油地经济融合方面,与中央石油企业展开合作,围绕新疆的区位优势,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油气技术服务、高新技术制造项目等,进一步延伸石油产业链,扩大自身在石油产业的生存空间。